艾景奖组委会
2022/01/29 23:36浏览量
1823东北向鸟瞰图
本项目选址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距离主城区5公里,用地面积32368 ㎡,校园设计规模36个班,在校生1620人。基地平坦无保留建筑,用地西侧为昌润路,南侧为双王路,北侧为弘山路。在校园几何中心设置公共空间形成校园共享核心岛,以核心岛为校园中心,自然生成校园两条主轴线。各功能区结合共享核心岛,进行有机串联。通过平台、连廊的设置,围合出三个不同的庭院,形成旅游度假区小学“一心两轴,三院围合”的整体规划布局模式。
西南向夜景鸟瞰图
局部鸟瞰图
局部鸟瞰图
设计说明
规划通过灵活布置运动场地,合理利用锐角不利地形,有效的阻隔了昌润路的交通噪音对教学区的影响。南端入口处设置办公及实验综合楼,阻隔社会停车区对主要教学区的影响,同时保证主入口形象。三栋教学楼在东侧依次而设,形成了三个围合的庭院。形成旅游度假区小学“一心两轴,三院围合”的整体规划布局模式。营造一个优美宜人、催人思考、富有意义的校园场所,形成“书香校园,希望田野”的校园整体设计思想。规划设计中,将建筑与景观进行一体化设计。校园规划的景观中心—“绿心”与2个入口广场,以及3个围合庭院共同串联起建筑组群,形成图底关系舒朗,开合有秩的平面布局。建筑空间营造与景观设计同步考虑,划分地块,勾勒髙差和线条,打造局部微地形,建筑按照这样的地块形态从划分的区域中生长出来。丰富了校园的空间和景观层次。南侧综合楼建筑底层局部架空,作为通行空间的同时,达到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相互渗透。教学楼之间打造富有趣味性的庭院,孩子们能够在课余时间享受自然的乐趣。北侧入口广场处,设计了一个台阶式的游玩、阅览,驻足空间,让孩子们能够沐浴在阳光下学习,嬉戏,在他们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同时可作为学校二期用地,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要。
空间营造
学校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是学习场所,而且是与朋友们交流、游玩、探索自然的场所。在学校设计中,利用架空建筑、造设平台等空间处理手法,或是利用家具、墙壁等构筑物的设计用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学校建设成一个更快乐的学习乐园。
设计感悟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使得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
充分考虑庭院空间及灰空间,使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够享受阳光。
建筑造型
实体建筑与虚化空间的对比,建筑局部底层架空,形成虚实对比,营造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
硬质建筑与软性景观的对比,建筑与景观设计统筹考虑,软性景观与硬质建筑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传统布局与现代理念的对比,规划布局采用传统院落形态,融入现代书院规划理念,既是对传统书院的延续与传承,又是对传统书院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海绵校园策略
在遵循场地、生态、社会、过程和技术等方面质量控制的原则下,力图构建校园生态体系。生态绿核”不但能给校园提供一个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更能起到雨水收集、改善小气候、优化城市热岛效应等多方面作用,真正打造一个因地制宜。低碳环保的“海绵”型绿色生态校园。
新材料的运用
设计中运用拆迁再利用的新型材料以及本地域材料,减少运费及材料费。
通风采光策略
噪声及通风策略
总平面图
技术图纸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32368 ㎡,建筑面积19756㎡,校园设计规模36个班,在校生1620人。基地平坦无保留建筑,用地西侧为昌润路,南侧为双王路,北侧为弘山路。在校园几何中心设置公共空间形成校园共享核心岛,以核心岛为校园中心,自然生成校园两条主轴线。各功能区结合共享核心岛,进行有机串联。通过平台、连廊的设置,围合出三个不同的庭院,形成旅游度假区小学“一心两轴,三院围合”的整体规划布局模式。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