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而复始——循环经济下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和整治改造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1/28 20:09

浏览量

6702
作品编号:ILIA-S-WORL10629
主创姓名:庞诗婷
设计成员:吴雨欣 邢洋铭 彭昱龙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
项目名称:“种”而复始——循环经济下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和整治改造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徐娅 何泉
设计时间:2021-12-12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
项目规模:31.7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修复改造

前期分析

对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进行前期场地分析,主要以数据化为主,清楚的标明垃圾的运输路线以及基地内部的污染状况和影响范围,并对周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问题提出策略。

设计说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逐步延伸至郊区,使得原建于城市近郊区的垃圾场渐渐转入城市建设范围内,垃圾围城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社会层面,垃圾填埋场对附近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舒适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生态环境来说,垃圾填埋产生的许多衍生物对土壤、水体、植物、空气等造成了很大部分的污染。 地球上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然而垃圾填埋场却占去大量土地,成为了地球伤疤,通过生态修复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将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和景观化,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改造为例,为有类似问题的其他地区的垃圾填埋场提供借鉴意义。在改造途中加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处理并做艺术化处理形成二次循环利用,极大程度的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将垃圾分类装置分区域放置,运输到达填埋区域之后,再次分拣,并流放到不同区域进行专业化分解,在场地内放置生物养殖区,将生物能与垃圾融合生成化学反应,减少人工处理垃圾量。天子岭周边景点众多,修复后可在场地内部放置垃圾产业展览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从小建立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现状问题

对场地形成的历史、成因以及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垃圾本身的处理流程和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逐步探讨,发现垃圾问题产生了许多连锁问题。

方案策略

经过前期的分析以及初步的策略规划,针对场地的污染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且定制了详细的生态修复策略。

效果图展示

在解决完垃圾填埋场的内部问题之后,又将垃圾填埋场的运作流程进行优化,以及整个垃圾产业链的详细策略的说明。

设计感悟

在选题阶段时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垃圾填埋场的主题,我们认为垃圾问题虽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源头控制与后续处理方面还是缺乏管理与利用,所以,想借这部作品为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改造与生态修复提供思路,尽自己的力量提供改善环境的方法,同时,我们认为作品在绘制中经历过多次打磨,已做到现有阶段的最优解。

设计亮点

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垃圾填埋场的改造设计,遵循“自然栖息地+公共活动空间+生态循环”的总体规划定位,营造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区,提升人们垃圾分类环保意识的科普区。 针对场地内部污染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如生态方面,对土壤边坡问题制定了护坡管理和土壤更新修复的解决方案。而我们不仅仅是解决垃圾填埋场现有的生态问题,在整个垃圾清运的流程方面,我们也有了新的优化流程,确保垃圾能够合理分类和最大化的利用,变废为宝。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