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补-矿坑修复

艾景奖组委会

2021/06/15 23:28

浏览量

3418
作品编号:ILIA-S-202110195
主创姓名:姜瑞 贾佳音 胡秋月
设计成员:张雅倩 刘嘉博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项目名称:缝补-矿坑修复
院校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赵巍 朱逊
设计时间:2021-06-15
项目地点:鹤岗市
项目规模:48.15ha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总平面图

提出城市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提出分级、分类、分区规划。将区域分为游憩区、保护区、修复区,并分阶段提出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策略。

设计说明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城市转型与收缩的背景下,基于鹤岗煤矿开采后所形成的大范围沉陷问题,提出城市沉陷区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煤矿的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过程均会对地貌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与沉陷区,造成城市尺度的景观创伤、水土污染与生态受损。土地沉陷造成城市内涝、地下水上返,形成永久性积水及其消落区。同时,沉陷破坏城市建筑与道路结构,产生废弃建筑与用地,分割城区,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本设计提出“缝补”的概念,愈合人为开采对土地造成的创伤,以绿色空间为线缝补地表的裂痕。从生态、产业、社会三方面对城市问题进行修复,修复受损城市景观,连接被分割的城区与生态源地,提出接续产业,弥合资源枯竭造成的空心化产业缺口,形成生态网络、城市水系、文旅线路与产业带等多种结构。 依据生态网络核心与社会服务需求的综合叠加,选择东山煤矿作为核心节点。对矿坑特殊地貌进行工程手段与生物手段的修复,营造湿地生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选取螺旋线条作为意向,解决矿坑高差问题,形成趣味的游憩空间。利用现存工矿设施与建筑营造后工业景观节点,留存场所记忆,凝练老工业基地的精神意志,塑造鹤岗特色城市文化。

分析与概念生成

针对鹤岗市的资源禀赋与生态基底,对当前沉陷情况与未来沉陷预测的生态、水文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缝补”的概念,以绿色空间为线,缝补受损景观。

节点详图

综合生态网络核心与社会服务需求,选取东山露天煤矿作为核心节点,以螺旋线条作为意向,解决矿坑的高差问题,利用场地内现存的工矿设施,营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后工业景观,形成趣味的游憩空间。

鸟瞰与剖面

基于碳汇中和理念,根据鹤岗碳排放量状况(化石能源、交通与建筑能耗、城市温室效应),提出开发清洁能源以及绿化生态固碳措施;洪汛防灾中采用人工护坡、生态护坡和水箱蓄水池三大策略;通过缝补“人与物”、“人与地”和“人与城”来重新构建文地脉络;提出清洁能源、教育、农业等接续产业,促进城市全面转型

设计感悟

本设计具有多维性:针对产业、生态、社会等尖锐城市问题,从较大尺度的规划治理出发,落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战略定位;时序性:依据矿区关闭与沉陷时间变化,分阶段提出生态修复、社会服务、产业转型的策略;综合性:针对水文、土壤污染、地貌修复、碳汇中和、文旅融合、产业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理,解决城市综合问题。

设计亮点

本方案提出“缝补”的概念,将矿业开发造成的生态、社会问题视为创伤,以绿地系统为线缝补“创伤”,具象化沉陷区规划治理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将方案分为四个阶段:矿产开发管控阶段、闭矿后生态修复阶段、生态景观营造阶段、产业全面转型阶段;在空间尺度上,针对城市尺度提出规划治理策略,在重要的生态与社会服务节点落实具体设计方案与修复技术。本方案为当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方案借鉴与理论支持。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