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研究——杨经文互通性与分类矩阵理论应用

艾景奖组委会

2014/07/23 18:37

浏览量

663
作品编号:ILIA-S-20141907
设计成员:张迎峰、夏天龙、龙湘泉、周威远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立体绿化设计
项目名称:生态城市研究——杨经文互通性与分类矩阵理论应用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立体绿化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新街口区域是南京最主要的商业区,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其建筑形态经历了单层-多层-高层-台块-超级台块等阶段。近十年来新街口区域建筑密度和高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人口、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与变换,新街口区域的建筑群逐渐往垂直化的方向发展,高密度的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形成了“峡谷效应”。 本案的设计以杨经文的生态矩阵理论为基础,以建筑环境生态化设计模型为控制手段。根据基地分析结果,确定建筑高度、体量以及功能分区,再等距的嵌入空中花园,保证每个模块的空间都有一个公共活动的绿色花园。垂直生态集合体系在城市当中应用的雏形。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城市回归自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是对生态理念设计城市的阐释。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城市的现实问题:城市污染、交通拥堵、建筑杂乱无章...未来十年中国还将进行高速的城市化,我们既不能放任城市的无限制膨胀,也不能照搬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我们尝试将杨经文的设计思想结合中国城市的实践,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南京新街口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深入分析了建筑群中的微气候、景观层次、建筑形式等。通过垂直生态集合体系完善本案在高密度城市下的应用。 高层建筑就像是一系列空间相互产生关系的集合。高层建筑不应当是单纯的地将楼板垒叠起来,而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以及与自身产生关系的集合体。高层建筑应该像随意堆砌的书堆,让每层的空间接收到更多的阳光、空气、视野和景观。建筑的精巧性就像具有微气候生态学特征的的蚁穴一样。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