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26 20:11浏览量
2489十二景之洞涡碑记 潇河水利文化馆
潇河古称同过水或洞涡水。据《魏书.地理志》记载,“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今马道岭),一出大廉山,一出源过祠,四水合道,故曰同过。” 以碑为记,将潇河的河道变迁,“始渠同过,教民灌田”的水利工程等水文历史进行题字展示。
项目背景
设计说明
区位环境分析
本次规划项目位于太原市南部潇河产业园内,距离太原市主城区约30公里。潇河产业园位于太原和晋中市区南部,项目选址在园区内潇河两岸,北起太原铁路西南环线、榆次区怀仁村,南至规划国道南环线,西起汾河东岸,东至榆祁高速。 潇河产业园总用地面积343.48平方公里,其中太原市面积205.28平方公里,起步区57.3平方公里;晋中市面积138.2平方公里,起步区43.45平方公里。 潇河景观带项目由太原南部、晋中南部两市组成。
基地环境分析
规划设计区域场地从东到西依次降低,最高点798m到最低点761m,东西高差37m,段整体坡度较缓,整体坡度在0-2度之间,雨水径流东部区域基本汇集入潇河,而下游雨水径流流向不一,呈悬河特征。河床高于两侧河岸,虽有洪水漫滩风险,但在规划设计中可结合这种径流特点,利用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形式,进行雨水面状收集,形成资源的节约性利用。 基地内河道自东向西水面逐渐收窄,下游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汇入汾河,其间已建敦化闸大坝及部分河堤等水利设施。
设计概念
总平面及分析图
十二景之新城湖境平面图
太原起步区的核心,设计将水湾的面积扩大,形成开阔水面,与核心区标志性建筑组群共同形成现代开放、极富创造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平面造型以“晋”之篆体,喻追随太阳之意,体现新时代引领作用。南岸“智创双塔”作为核心地标,与太原古塔遥相呼应,以“双塔”之形,寓意古今之对话、史新之传承。
新城湖境鸟瞰图
青虹贯日,碧湖如镜,湛蓝的湖水映射着新城的光影天波,“晋”字,演绎为建筑空间,如枝状生长延伸形成多维建筑层次,企业未来馆宛若光环凝汇于水面中心。
新城湖境鸟瞰图
清湖的宁静褪去城市的喧嚣,富有张力的城市天际线勾勒出湖光水色中最美的轮廓。
十二景之潇湘风情平面图
潇河流域的历史人文其他文化要素织就了灿烂的晋中文明,将潇河两岸的艺术文明形成独特的风光名片。 以蜿蜒的水系为笔,勾勒出旧时潇乡风韵的轮廓;以水中岛屿为卷,铺陈出潇河沿岸繁荣热闹的生活场景;以街巷为媒,娓娓道出儒雅诚信的晋商精神,以屋宇为凿,精雕细琢出深邃富丽的大院文化。
潇湘风情鸟瞰图
引水成岛,水桥萦回间,开合有致的风情街巷与古色古香的传统院落,沉淀着深厚的晋商精神、大院文化。
潇湘风情鸟瞰图
曲水丹青之曼妙、古院文化之缩影、现代材质之轻盈,雕琢而成潇河流域最为特色的风情水岛。
河道规划平面图
堤岸、护滩断面设计
水系规划,结合两岸用地规划和河道现状进行设计,通过河滩湿地恢复、主槽建坝蓄水、岸边湖池调蓄等手段,构筑起潇河沿岸生态景观涵养带。共设拦蓄水建筑物6处,形成活水净化湿地、溪流式湿地、景观式湿地三种湿地类型,两个大型水面,及多个蓄水留水河段。
绿道系统规划
绿道设计以堤顶路为基础,在临河侧滩地和堤内绿地建设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的滨河慢行系统,设置自行车道及人行步道。自行车道防洪标准按不低于5年一遇洪水控制,全线设观景台、休憩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通过慢行观光道串联起沿河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及自然人文景观节点,着力提高旅游吸引力和吸附力。
生态绿化规划
绿化规划在保留现状良好植被基础上,新增植物群落注重形态、色彩及季相搭配,充分考虑滨水地带生态因子的复杂性。植物景区特色鲜明,启动区彰显都市魅力,形成绿水绕城的植物风貌;运动体验区突出季相变化,形成绚烂多彩的植物景象;田园区保留基地农耕肌理,利用场地原有果树、林带,营造出自然原生的郊野风光;湿地区选用乡土亲水植物,营造出生境良好的湿地景观。
设计感悟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