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24 16:47浏览量
6028总平面图
在深圳市区内20公顷的城市生态绿地,对周边的社区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设计师秉持自然的原则,认为景观规划设计应尊重场地特质、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 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资源平衡。尽量减少项目施工对地形面貌及植被群落的负面影响,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清新、有利的环境。
项目背景
设计说明
基地鸟瞰现状图
公园地块曾经远离城市发展中心, 周边主要是工业园区。随着城市建设的规划开发, 周边的地块逐渐转化为新兴的商业办公及住宅区。创以景设计团队从方案设计至施工完毕,负责设计质量的把控。 公园地块为起伏的山地, 大部分空间高差陡峭,可步行性及可达性是非常低的。而可以作为公园活动的平缓面非常有限,表皮植被品种也比较单一杂乱。更由于周边城市急速发展的影响,公园内未能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反而成为城市中不安全的生态隐患区域。
场地特征分析
为了更好的认识项目场地的机遇,设计团队亲身到达现场踏勘解读场地的环境资料。从场地现况荒芜的土样、零碎的树木群落,设计团队认为首先需要有效的生态修复计划及实施,确定公园城市绿肺的功能定位,提升地块内的生态条件以及强化区内绿色生态的联系。同时利用场地内的80米高差的山地环境机遇,打造层次丰富的休闲公园体验。其次,由于公园地块位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 周边是密集的高品质居住办公社区,公园设计需要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市民的生活、学习、社交需求。
景观设计策略
景观设计师以“都市形态及自然景观的融合” 为公园规划设计的切入点。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场地自然地形地貌,提升植物群落、动物的栖息地及多样性的生态品质,并落实海绵城市作为稳固公园及重塑自然系统的策略。另一方面,在城市的不同方面展现和创造了多样的空间和联系,形成了节奏感和层次性的景观系统策略。而公园活动的规划,通过多元的展览及互动性的公园活动,向公众传达生态维护及保育的理念,例如垃圾分类展览,让公众在自然轻松环境中感受及了解保护生态的可持续理念及实在的行动。
景观分区
根据场地场地条件以及公园活动主题布置, 公园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 在这个公园中, 可以探索不同的体验, 感受城市绿肺,体验社交空间, 参与环保课堂等等
设计目标
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将以上设计目标逐一落入实际的设计空间及细节中。
自然雨洪管理策略
场地中利用地形起伏,以自然雨洪管理系统的策略,令流入公园中的雨水经过地形引导,汇入耕地以及自然植被区域。而局部区域营造了一系列的下沉式绿地,可以实现季节性的雨水花园。人们可以走在雨水花园的一侧近距离观赏,也可以站在观景平台上俯视。
公园日景鸟瞰
山地项目因现场环境、开发区域、植栽群落及山石地貌等,令设计到现场落地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中: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与判断;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场地条件是否满足;施工方对于设计方案的执行,等等,都会影响项目最后的落地效果。景观项目能严格按图落成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此山地景观项目则是更加困难。在此项目中,景观设计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整个团队尽力结合场地、优化设计,令项目能满足各层面的需要。
公园模型日景鸟瞰
设计团队到现场的多次踏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协助解决问题。 通过软件及模型的协助, 对项目设计方案反复推敲,
公园模型夜景鸟瞰
山地公园的夜景效果在重点区域满足功能, 也在山谷区域尽可能的回归原始。实现从都市到自然的过渡。
山林一体的景观建筑
园区内的建筑,最大程度上衔接了周边的自然地形,设计中将建筑的体块“嵌入”到自然地形中。
社交草坪
这里是公园中少数相对平缓的区域,也刚好是位置于公园的中央及中高的位置,为公园的核心草坪活动空间。悬挑的玻璃观景平台就在此草坪区域之上,依伴着山顶最高处。而山坡石壁上的植物形成具有山地公园特色的景观。公园功能建筑做出层叠与地形自然结合的表现,以绿屋顶的设计将山坡石壁与草坪活动区融合。屋顶的造型变化允许充足的自然光线流通,实现生态环保的理念。
儿童活动区
这是一个利用地形地貌打造的全龄活动乐园,基础的游乐设施和休息处为大家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安全胶垫区域,并没有按照常规选择鲜明活跃饱和度高的颜色,而是选用大地色系, 游乐的设备也是考虑自然风格为主。山地风格的儿童游乐区,将会为城市社区中的游乐空间形成对比, 带来新鲜感。
密林平台雨水花园
自然雨洪管理系统的策略落实到细节中,是转角处的精致雨水花园
山谷农场
公园内存在法定规划耕地范围,设计方案保留耕地及它们的用途,使其成为公园空间中的一部分,并在局部区域打造都市山谷农田的主题
设计感悟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创新点
新材料应用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