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嘉陵•龙承古居——南充龙门古镇保护更新规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28 20:32

浏览量

2428
作品编号:ILIA-S-20208553
主创姓名:刘荣波
设计成员:李春艳 冯南平 苟宇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水韵嘉陵•龙承古居——南充龙门古镇保护更新规划
院校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李志明/教师 杨毓婧
设计时间:2020-06-18
项目地点:南充市
项目规模:79.5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设计说明

龙门古镇曾为四川五大集镇之一,商贾云集,百舸争流,却因现代化建设褪掉了昔日光辉,本方案以“传承精神,延续场所记忆、发展新人文”为目标,再现鲤鱼跃龙门盛景。方案以 “休闲商业、文化体验” 和“慢生活品味”为主导,形成历史文脉、功能业态、主题空间之间的“互动演进”,延续场所记忆,打造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主题旅店等多元业态高度复合的活力街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尊重历史空间,融入现代功能,满足当代需求,传承记忆,发展新人文;空间与文化的“对话" :赋予历史文化“记忆”相应的空间载体,创造各类公共空间,提供活动场所。在提炼传统院落的基础上,适当增大院落尺度,保障防疫时可以在院落里活动;人车分行的路网连接各个开放空间,作为防灾时的疏散通道和场地。

平面图

1.塑造“山、水、城、绿”花园式古镇 人徜徉于古镇之中,古镇融于自然山水之间。对生态的注重就是对人类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的尊重。龙门古镇内外的山丘、植被是本区域可贵的生态资源,为了让本区域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方案中将嘉陵江和周边群山作为生态环境、山水风情塑造的纽带,结合道路、广场、山丘、绿地系统与开放空间的组织,达到山-水-城的交融,促进生态型传统风貌古镇的再生长。 2.营造弘扬地域文化的场所 龙门古镇的山与水养育了这片土地,赋于其勃勃生机与悠远的回忆。千年历史的积淀将托出二十一世纪新型古镇的人类文明,并在龙门古镇的砖石上烙上本土的痕迹。重视发掘龙门特质环境的人文内涵,营造体现繁华的商业氛围、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延续历史脉络的场所。 3.构筑多彩的小镇生活舞台 龙门古镇的保护更新规划将改变以往古镇街区缺乏活力的现象,力求创造一个集旅游、生活、娱乐、休闲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公共生活空间。使龙门古镇成为南充市乃至川东北的一张名片,展现古镇特有的文化与内涵,展现龙门古镇富有朝气的生活。 4.显现生动和谐,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形象 街巷空间的意象特征不仅是一种标新立异的魅力展现,它反映了一种有条理的存在,更体现出一种历史性与世界性。创造优良的整体小镇意象,形成独且特色,整体和谐的小镇空间形象。

效果图

规划利用龙门古镇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通过建筑的合理布置达到山水、建筑共融的目的,地块位于古镇西南侧,以4层入口大楼作为标志性建筑与制高点,成为古镇核心区的视线焦点与视觉景观控制中心,向北侧水平展开,略有起伏的广场、滨水景观带和顺庆城区景观。起伏错落的优美天际轮廊线与城市形象,注重立面的设计。

街巷效果图

由入口标志性建筑围合的开放绿化场空间,古镇牌坊、主题雕望,使其成为核心区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意象表征。在自然景观贯融于人工建筑之间同时亦提供了良好的建筑空间展示面。 以入口公园,公园内部结合绿化布置入口停车场,将现代车辆隐于绿化之中同时沿小油坊街以2-3层为主、造型丰富、运用传统川东北建筑元素与人亲和的商业与文化步行街,形成以开放空间为中心,后续展开梯度层次的建筑空间界面。

滨江效果图

由龙门码头、滨江广场、滨江商业街和龙门公园组成的南北向滨江景观带,总长约为350米,是游憩休闲、古镇公共开放空间的精华所在。 总以开放绿化空间突出其自然生态和古镇文化特征的古镇滨江景观带。南段公园由反映龙古镇文化的鲤鱼跃龙门主题雕塑、小品和绿地种植景段的古典湖心亭,亲水栈道和空中观景廊道组成。突出对自然的尊重,文化的继承。北段以反映龙了码头文化为主题的雕望、牌坊,优美的绿化带,形成特有的景观人文广场。

设计感悟

方案既有对原有街巷空间、建筑特色的保护和延续,又结合了现代生活的需要,开放利用滨水公共空间,并适当增大院落空间,作为疫情下的活动区域,同时划分步行街区,外部辅以车行道,快慢结合,以路网连接各个公共空间,保障防灾时快速疏散,最大程度切合“景观引领健康生活”的主题。

设计亮点

立足于龙门镇现状,根据所处区位与气候特点: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运行的经济性,以及规划的弹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地形、日照、自然宋光通风防嘎等因素,合理利用与改造嘉陵江水面,塑造生态型宜居古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从地块特定条件出发,将河流、道路,建筑有机的组织起来,显现生动和谐,富有个性的古镇空间形象与良好的天际轮廓线。龙门古镇当地文化深度的挖掘,对文化加以传承。域镇特色突出,将历史古建筑的风貌单一。 在提炼传统院落的基础上, 适当增大院落尺度,保障防疫时可以在院落里活动:人车分行的路网连接各个开放空间,作为防灾时的疏散通道和场地。营造弘扬地域文化的场所, 以人为本,注重古镇环境 与空间形态的塑道,显山露水, 山水交融,挖掘龙门历史文化,构现与展示嘉陵江滨水最观带 与龙门风情街整体美、特色美,形成具有川东北地域特色的建杭形象与环境品质。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