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水景声学设计及其心理康复疗养应用
作品编号:ILIA-S-20208157
主创姓名:雷玥
设计成员:李丝倩 庄凯月 冯瑶函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水形物语——水景声学设计及其心理康复疗养应用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指导老师:谢辉
设计时间:2020-05-31
项目地点:重庆市肿瘤医院
项目规模:5055m2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鸟瞰图及前期分析
设计说明
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心花园改造项目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在5055平方米的小场地里,我们面临着三大挑战:
1.肿瘤患者遭受的心理痛苦不容忽视,如何有效设计声景以帮助他们恢复知觉并缓解心理压力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2.医院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就诊压力,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为患者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是第二个挑战。
3.医院靠近多条主要道路和高架桥,如何降低场地周围的噪音是第三个挑战。
环境心理学家说,水声类似于白噪声,会制造遮蔽效应,帮助大脑屏蔽掉许多能感知到却无用的声音,从而提高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自然环境体验的恢复作用”。本设计通过引入水声,及风声、蝉吟、鸟鸣等其他自然的声音,将原有场地转型为高品质的专属癌症患者的治愈花园,从而让病人感受到关爱、愉悦、友好,降低血压、减少恐惧和压力,修复注意力。
本方案以水景声学设计为重点,设计了6处水声景、2处其他声景共8处节点,基于在实验室中对水体流量、流体边缘、落水高度、边缘宽度、材料等水体特性进行模拟、测算的数据,评估各水景响度、锐度、粗糙度、波动强度、音高强度等心理声学特性,以此为依据规划各节点的社会使用价值、恢复性环境特征,形成一条循序渐进的治愈路径。
▲节点1-3 云篷&滴漏、水帘、石溪
节点1:“云篷”模仿云雾缭绕在林间,给人一种漂浮感,垂直方向的细柱均匀地分布在顶面两侧,自由曲线围合形成若干通透的取景框,移步换景,框出开阔的视野。
节点2:通过楼外的草坪上设计“水帘”,将水和水的特点作为装置的主要元素,充分利用灵动的水声和水的反射性及透明感。
节点3:景设置在内科楼与坡道之间,一方面,水声通过内科楼墙壁反射能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另一方面,来往得到人群可以驻足参与,这种互动有利于缓解就医时造成的郁闷、烦躁等负面情绪。
▲节点4-6 喷喷泉、中心喷泉&波浪水台、球球花园
节点4:喷喷泉是一款声音交互装置。漫步者通过踩踏漫步道上的集电地板,草坪上的喷泉和集电地板互动,每踩下一块地板,带动一组喷泉启动喷洒,跳起的水珠,跟随漫步者轻快的步伐,体验交互的趣味性,使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身心得以舒展。
节点5:在广场中心设置水景组合,通过潺潺水声吸引游客进入花园、屏蔽环境中不良噪声。水景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大型喷泉产生对病人心理起到积极作用的流水声,病人可以在喷泉边触摸流水;小型水景为可以互动的水滴雕塑,游客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点亮雕塑;两个水景通过石材基座相联系。
节点6:采用植物球的形式,并再各植物球中加入背景音乐,不仅能掩蔽病人交谈的声, 还可以让病人通过球体的空隙欣赏风景而不被路人窥见,增强空间的舒适感。
▲总平面图及节点7-8 声音体验馆、浅溪&叠泉&陪伴草坪&隐匿花园
节点7:建筑设置的目的是给病人提供休憩空间和社交空间。建筑室内设立了小型的互动装置展览,病人可以通过与建筑互动,提高心理愉悦,恢复注意力。
节点8:本设计确定在内庭院通过水景来表达时间这一主题:浅溪从“云篷”下滴水汇聚的浅浅一洼池水中安静地溢出,汇成一条小溪,小溪蜿蜒流过庭院,时浅时深,时宽时窄,最后汇入中心喷泉,水从一滴水到江河的不同形态演变,以此追溯生命的意义。
设计感悟
1. 将医院花园化,带给人心灵的抚慰
肿瘤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顽疾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本设计引入自然的声音,打造了一座专属癌症患者的声景治愈花园,用景观的力量服务健康与福祉。
2.学术的严谨与设计的浪漫
本项目基于在实验室中模拟、测算的数据,设计了一条循序渐进的,让病人感受到关爱、愉悦和友好的治愈路径。
设计亮点
从声学角度出发,结合水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将声景设计融入场地的景观设计中,从而打造绿色健康的患者治愈花园。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