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拯救计划——疫情背景下武汉市松竹路疗愈景观更新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15 16:55

浏览量

5483
作品编号:ILIA-S-20208071
主创姓名:王佳蕾
设计成员:董琪 杨帅帆 王俊娥 李琴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身心拯救计划——疫情背景下武汉市松竹路疗愈景观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郝玲 杨建虎
设计时间:2020-07-16
项目地点:武汉松竹路
项目规模:15000m2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鸟瞰愿景

鸟瞰图展示整个街区的新面貌,展现出一定的景观空间序列,在街边的小景当中与周边适用人群结合,一定距离设置相应的可移动装置,方便人群使用,疗愈各类人群。 愿景效果图分别展示汉街周边慢行步道构建以及万达广场街边心理疗愈花园部分场景,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时候街边一景会带给人们愉快的享受,相对比脏乱差的街道环境,绿意盎然的街景更容易让人贴近。

设计说明

2020开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乃至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重大的威胁。对于公共安全和身心健康观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面对此次危机,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如何通过景观手法的干预疗愈居民内心的创伤、缓解精神压力,促使居民多运动强身健体?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我们选址在中国武汉,此次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松竹路这一条街区作为主要设计场地进行街道空间微更新。 建立微型五感花园,从五感出发对人的身心进行积极干预,从点状空间辐射街巷空间最终辐射整个片区;营建互动景观装置、构造慢行步行系统、打造城市智慧街道,提升街道空间品质,促使人步行出行;构建纪念性场所,疫情是暂时的,疗愈是永久的。

场地问题分析及策略一

通过梳理设计场地的现状问题以及疫情背景下的人群负面情绪来源,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压力类型得出核心设计概念。对整体空间进行初步梳理和判断,得出相应解决办法。 街道问题分析,分析空间用途,街道空间为在此次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人员设置,希望来此的人们带着自己的祝福以及怀念表达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采用私密悼念空间以及互动墙传递大家的感激之情,储存我们的记忆,永不忘怀。园艺疗法中希望大家多动手多劳动,在农耕过程中忘却烦恼。 分析现有街道空间问题以及疫情的严重影响梳理框架分析人群身体、心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推导慢行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连接整个街道以至连接整个区域,构建城市环境中的锻炼空间,加强人们的锻炼意识。只有提升自己的体魄才不至于被病毒打倒。

策略

分析人群活动类型,找到大家活动相对较多的时间,设置活动类型以及空间,确保大家在经过街道路段会被吸引并且参与,对疗愈有更大的帮助,分析可移动装置使用人群从单人活动覆盖到多人活动,积极展现五感花园单感官疗愈与三两结合疗愈作用。 可移动的盒子在现有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街景空间一般都比较狭窄,空间有限,采用可组装以及移动的装置物可使得空间利用率变得更高,满足多种人群使用,简单美观。 此空间专为在此次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人员设置,希望来此的人们带着自己的祝福以及怀念表达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采用私密悼念空间以及互动墙传递大家的感激之情,储存我们的记忆,永不忘怀。园艺疗法中希望大家多动手多劳动,在农耕过程中忘却烦恼。

总平面图

平面图整体采用绿色为主色调,主题是疗愈景观,用绿意盎然的色彩从视觉上给人舒缓的效果,着重标记出五感花园可移动设施等设计区域,由点到线再到面,从针对性的局部空间入手连接空间序列,最后希望给大的区域带来疗愈活力。

设计感悟

紧追当前国内热点问题,关注疫情后武汉人民的身心健康,以疗愈为目的对街道进行更新改造,不仅对老旧街道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造,也融入更多疗愈功能,纪念意义,期望从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人情味,疗愈武汉人民受创的心灵。

设计亮点

将疗愈融入到日常街道景观设计当中,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公园空间,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行走的街道中。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