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到绿”—城市渠化河道近自然化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12 11:03

浏览量

6253
作品编号:ILIA-S-20207809
主创姓名:雷亚伦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从灰到绿”—城市渠化河道近自然化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仲星明/教授
设计时间:2019-12-01
项目地点:深圳
项目规模:26960m2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场地特征与问题

交代场地所在位置、周边环境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趋势。

设计说明

在传统的城市空间中,河流是空气清新、具备“城市之肺”功能的公共空间,凝聚了各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活动,逐渐成为最重要且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象征,譬如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台博河之于罗马。 但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不可阻挡冲击以及城市洪涝灾害巨大的压力下都使得城市河流渠化严重,失去了河流的自动力过程及生态、公共空间服务功能,忽视了城市水系与自然的融合、人与自然的互动、艺术与生态技术的合作。深圳市大梅沙河正是一个典型案例:不到500米长的河道被7条跨河道路、高速路桥截断、覆盖;两岸空间被城市用地挤占;功能性的防洪改造使得河道硬化、生态受损,已无法满足当下雨洪调控、可持续发展、城市与自然景观互动的新需求。 本项目从景观设计视角出发,结合生态工程技术、艺术创新手法,沿河流寻找机会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上引入雨水流径、软化硬质驳岸、恢复部分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营造互动景观体验等方法,重整河流空间。最终实现场地在河水管理、生态修复、精神营建的改善,达到“从灰到绿”,城市反哺河流,河流成为“城市之肺”的目的。

设计策略-海绵设计

1.利用生态学公式得出数据,同时通过Grasshopper可视化模拟场地雨水流径,能有效指导海绵设计措施,使设计更具说服力。 2.结合生态景观学知识,提出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的具体应用。 3.利用5G技术加智慧水务的综合管理,能够起到实时监控与处理的作用。

设计策略 空间激活策略

从场地形态重构、激活边界、桥底三个方面出发,激活城市空间与河道空间之间的“间隙”。

设计策略 精神营建策略

1.以叙事性景观的手法,诉说盐田记忆,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2.综合地形、植物、建筑的视觉而提出九大视觉模式设计方案。 3.配以具有“幸福”、“野趣”、“稳定”的植物色彩丰富视觉体验。

设计感悟

本方案从景观设计视角出发,结合参数化设计、生态工程技术、艺术创新手法,在科学数据的分析上,沿河流寻找机会空间,针对场地问题提出海绵设计、空间重构、精神营建三大策略。最终实现场地在河水管理、生态修复、精神营建的改善,实现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融。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