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生态原则引领乡村文旅模式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09 15:29

浏览量

7896
作品编号:ILIA-S-20207792
主创姓名:黄晶晶
设计成员:陶丰收 张晨 金诗韵 沈陈彬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归园田居—生态原则引领乡村文旅模式
院校名称: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丁云 斯震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莪山乡塘联村
项目规模:3.7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总平与设计理念

以塘联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大片梯田,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游客可以探索自然风光 , 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体验塘联村的特色文化,农村生活;体验自给自足,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日出而坐,日落而息。 方案思路是希望城市居民在闲暇时走进乡 村,体验当农民的乐趣 , 自己耕种粮食,收获粮食。在休息日、长假时来民宿小住一段时间, 缓解疲劳,愉悦身心,同时也能亲近自然。 设计理念可以吸引大批游客,提高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村收入。又可以发展农业、畜牧业等多种生产模式,带动经济、文化共通共融。

设计说明

本次项目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围绕该原则提出并完善健康的新型乡村文旅新模式。即不改变村落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对乡村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打造最适合该乡村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打破原有乡村通过工业或者商业化旅游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城镇化发展固有模式,并进化为通过输出特色的乡村生态环境与特色民族文化达到发展的健康城镇化。通过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设计与相互联系形成游线,在此游线中游客通过动手参与促进心灵感受,真正以乡村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为城市居民输出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为本地村民带去健康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的经济发展心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立足都市圈,连接都市、生活和农业。以土地、文化、空间为基础,引入产业,拓展农业新体验,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修养疗养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一体的健康乡村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景观设计与管理,建立乡村特色“互联网+”智慧规划发展模式,以达到农村针对性发展,缩短城村距离,促进人群社交发展,最终达到全社会健康和谐。

场地情况分析

充分利用塘联村 现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地区优势,立足都市圈,连接都市、生活和农业。以土地、文化、空间为 基础,引入产业,拓展农业新体验。以市民农业为核心概念, 打造乡村休闲旅游、 乡村修养疗养产业和 农村三产融合一体的 特色乡村发展模式。以达到农村针对性发展,缩短城村距离, 促进人群社交发展, 最终达到社会和谐为目的。

规划游览路线与科技运用

以大樱桃基地为基础,加上各 品水果和绿色蔬菜等建设了共享农庄。为升级产业结构,深化产业链,本次共享农庄采用“互联网 + 共享农庄 + 线上线下销售 + 第三产业”的形式运营。即通过城乡的经济、物质、文化的交往来建立起城乡互动的新模式。还可以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科技导入,加快城乡的交流融合。农村首先展出开放性土地,并吸引城市家庭预定体验栽培,游客在进行农事体验的同时协助管理培育蔬果。收获后的农产品通过线下贩卖与线上售卖的方式进行销售,由此组成产业合作,进行产业升级。这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城市家庭带来趣味体验和保障。

方案效果图

对塘联村村落景 观进行整体开发, 建立村落“互联网+” 创意性农业及乡村 文创旅游项目。从塘联村当地自然生 态条件出发,探索塘联村特色农业产业与文创产业,建立由“互联网 +”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模式。运用互联网将城市、产业、生活相互连接,以此带动塘联村当地经济 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宣扬特色民族文化,并且也为游客打造了具有塘联村特色的旅游休闲区。

设计感悟

该项目从生态健康原则入手,从健康生活到健康心态再到健康发展模式,以乡村文旅,连接社会各群体。该模式不只适用于特定对象,而是通过对各个乡村的分析打造各具特色乡村的乡村文旅模式,并结合“互联网+”技术,使得景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切实为乡村规划、改造提升,农产品销售,传统建筑改造提供思路与方法。

设计亮点

区别于传统的乡村规划,迎合现在5G技术推广,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大背景。思考在疫情当下,如何借助这个优势、条件进一步发展乡村? 因此我们将互联网科技融入到传统的乡村规划中。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低干扰生态发展这两个设计理念为我们组的核心与亮点。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