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屏障•山水汇——北京市红螺湖康养公园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17 17:26

浏览量

11651
作品编号:ILIA-S-20207766
主创姓名:李雨静
设计成员:补天天 张若彤 曹华春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名称:绿色屏障•山水汇——北京市红螺湖康养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指导老师:徐峰
设计时间:2020-05-21
项目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项目规模:77.13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区规划

图1:总平面以及场地前期分析与概念生成

设计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基于怀柔新城的上位规划进行设计。怀柔区位于北京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分为深山、浅山、平原三类不同地区境内多山,全区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9%,有名称的山峰500座河泉众多,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场地附近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水库以及雁栖湖等教育机构与风景名胜场地,场地位于怀柔新城规划的生态涵养区与城市建设区的交汇位置,融合自然与生态的规划元素。整体的规划设计在尽量保留原有湖面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场地之前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粗放式的开发,并没有山水保护的概念,鸟类为圈养的模式,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同时人类的活动影响了鸟类的健康发展,并且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设计主要的结构为一条贯穿全园的自行车与跑步步道,串联不同主题的场地。并且在主要步道周围设计不同主题的步道,形成一条贯穿全园的步道网络。通过步道网络连接五个主要分区,分别为自然教育区、花田疗愈区、水体疗愈区与森林疗愈区以及鸟岛观赏区,形成功能丰富,结构完整,并且有益于人类与动物健康发展的红螺湖健康公园。在设计中运用“红螺”的概念,红为吉祥盛意健康之色;螺是佛文化中的螺文化,寓意法音普传。设计在流线设计方面遵循黄金螺线的设计法则,并且在细节设计中多处运用螺元素进行设计。

设计说明

设计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为以健康疗愈为主题的康养公园,设计场地原有环境为湖体与其周围景观,基本未进行设计开发,有很多鸟类及原有物种。设计以北京城市规划为依托,以红螺湖为中心展开。立足于北京对于怀柔新城的规划,符合怀柔新城生态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发展理念。位于怀柔新城与首都生态屏障的交汇点,以”生态、心智、健康”三者的融合为理念,立足于未来的城市发展与人类发展需求,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生态荟”理念指的是要在原有用地的基础上,尽量考虑附近的生物环境,在尽量减少对环境与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心智慧”理念要求设计关注人的心理与精神健康,设计康养花园并运用自然疗愈的理念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健康汇”理念关注人的身体健康,设计环绕全园的骑行与跑步路线,游览与运动相结合。在总体规划中引入斑廊基理论与边缘效应理论,细节设计引入自然疗愈与森林康复医学的理念,以及鸟岛设计理论等,设计一处既能满足人类身体、心灵、智慧三者健康发展的公园,同时能满足附近生态屏障内的野生鸟类以及动物的健康发展。

图二:设计理念分析与场地气候以及周边环境分析

设计场地四季分明,由于场地靠近怀柔区的山林区域,所以气候环境相比北京城区更加的优越,适宜进行康养公园的建设。但是2000年后,环红螺湖启动建设,地产开发引领区域发展,湖区被别墅区包围场地粗放开发式的地产发展模式,无山水保护意识的圈地建设特征明显,随着怀柔新城上位规划的开展,对于红螺湖周边环境将进行一些整改的措施,缓解地产开发对于红螺湖的压力。场地紧邻京密引水渠,并且周围有很多公路与铁路的建设,同时有丰富的绿地资源,有利于设计的开展与后期运营。 设计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从三个角度与两个方面解读健康的内涵。三个角度是指“生态荟”、“心智慧”、“健康汇”。“生态荟”理念指的是要在原有用地的基础上,尽量考虑附近的生物环境,在尽量减少对环境与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心智慧”理念要求设计关注人的心理与精神健康,设计康养花园并运用自然疗愈的理念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健康汇”理念关注人的身体健康,设计环绕全园的骑行与跑步路线,游览与运动相结合。两个方面指的是既要满足人类的健康,也要满足生境的生物的健康。在总体规划中引入斑廊基理论与边缘效应理论,细节设计引入自然疗愈与森林康复医学的理念,以及鸟岛设计理论等,来丰富康养公园的功能与健康的内涵。

图三:鸟瞰图以及总体设计分析与鸟岛及建筑分析

整体设计按照功能活动分为入口休闲区、滨水步道区、森林疗愈区、花田疗愈区、健康步道区、自然教育区、鸟类观赏区与鱼塘(预留地)等活动分区,功能丰富。按照怀柔新城的规划走向以及附近景区以及功能区的走向,设计一条自东北向西南方向的主要轴线以及三条次要的小轴线,结构完整。 在道路设计方面设计自行车一跑步环线、跑步路、人行路、次级人行路、滨水栈道与森林疗养步道等多级道路分级系统,并按照功能与活动分区形成森林健康步道、观乌健康步道、知鱼健康步道、花田健康步道等不同功能的步道分区。从区域交通、步行需求和环境体验3个层次构建健康促进的支持性步行环境设计理论框架。从“交通体系、空间特色、服务设施、景观质量”四方面进行步行环境改造设计,将片段化景观打造成完善的健康支持体系,有效实现环境健康、个体健康与社会健康的良性循环。 在活动类型设计上综合考虑儿童、青年与老人的活动设计,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活动类型。 在鸟岛设计方面按照相关鸟岛设计的研究规范,针对不同鸟类的生境活动需要,设计水岸高地、浅滩区、浅水区、深水区等不同的活动场地,并且在鸟岛周围设计60-100米宽的防护林,同时设计生态岛,围合不同安全区域,满足不同鸟类的活动。设计人工鸟巢、人工投食、漂浮平台等主动引鸟措施,园路和服务设施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远离鸟类栖息地。 在湖面设计上按照斑块-廊道-基质的设计原则,构建整体景观格局,自然斑块拥有较大面积,人工斑块为较小面积,斑块间构建生态廊道形成网格状分布。 在森林疗愈场地设计由红螺造型演变来的建筑,在地形的最高点依据地形走势设计建筑,可以在视觉上增加地形的高度,类似于颐和园的佛香阁。建筑造型首先提取红螺的形式,增加竖向变化形成建筑基本形体,之后竖向推拉,形成首层4.0米,二层与三层3.0米的建筑骨架,设置外空间旋转楼梯,可以通向各层屋顶,中央形成以玻璃为材料的观赏塔,既能满足中央区域采光,也能瞭望全景,各层屋顶形成屋顶花园,提供更多室外活动空间。并且建筑造型独特,功能丰富,作为场地的制高点。

图四:各分区设计详图与应用理念技术分析

自然教育区域设计课堂学习→种植(养殖)→收获→贩卖→制作纪念品或标本等/烹饪等活动流程,种植不同季节的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种植为场地基本机理,蔬菜、果树及水生种植可随季节等因素调整具体作物。连结人类社会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平衡身心健康发展。 花田疗愈场地运用五感疗愈中的触觉疗愈、嗅觉疗愈与视觉疗愈,通过种植不同的芳香植物与不同色彩的花卉,对人的身体与心理得到恢复。在花田中设计了茶室空间,可以在观赏之余与家人好友休息畅谈,茶室濒临水面,可同时观花观水,使人心情愉悦。 水体疗愈场地位于生态鸟岛区边缘地带,以松柏科植物形成半郁闭空间,以曲线和圆形构图要素设计各种适宜开展自然疗法的场所,让水、空气、泥土等自然治愈素材符合自然疗法的形式。运用声音造景的手法,对人类的身体与心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利用森林的半密闭空间设计不同的运动形式,可静可动,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要。利用水体流动产生的负离子,疗愈人的身心健康。 森林疗愈场地以集餐饮民宿为主要功能的建筑为主体,围绕建筑设计森林疗愈相关的景观。综合利用森林景观与地形优势,且建筑设有瞭望平台,可观赏全园景观。综合建筑不仅有餐饮民宿的功能,还为植物认知的温室,扩展植物认知的范围,利用注意力恢复理论与森林特有放入景观设计冥想平台,运用森林医学理论设计冥想小路,对于人的人心健康具有多重的作用。

设计感悟

设计立足于当下的热点“健康”,呼应主题,对生境生物到人类健康进行多方面阐释与理解。依托于怀柔新城的上位规划,符合场地实际,在考量现场环境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于原有环境以及水体的破坏,运用森林康复医学理论、五感疗法和注意力恢复理论等多种理论,功能丰富多样,设计游览、疗愈与科教以及农业体验等多功能的场地。

设计亮点

本设计从健康角度出发,提出了三种健康的理念,从生境物种健康、人类心智健康以及身体健康角度阐释“健康”的含义,不仅关注人类健康,还关注生态环境健康,将健康的定义扩大到包含人在内的生境物种方面。设计位于怀柔新城城区与生态涵养区的交界位置,融合自然生态与城市生活,在怀柔新城的上位规划指导之下,场地功能分区在偏向于城区的部分,设计人活动比较多的功能分区,呼应城市的主题,在靠近生态涵养区的部分,设计大片森林区域,并运用森林康复医学理论、五感疗法和注意力恢复理论等相关理论,设计符合健康主题的功能区,符合生态绿色的发展主题。本设计还设计鸟类活动的鸟岛,同时为人类提供观赏的功能。设计花田景区,运用植物的芳香疗法,使人类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得到恢复。设计自然科教活动场地,不仅有果蔬种植体验区域,还有科教展示区域,寓教于乐。在原有湖体形状的基础上,对湖面的岸线加以简单处理,在不破坏当地生物环境的基础上加以设计。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