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风留在天台——基于健康生活理念下社区更新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04 14:11

浏览量

7237
作品编号:ILIA-S-20207718
主创姓名:杨理勤
设计成员:夏一瑄 周雨辰 苏奕秋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让微风留在天台——基于健康生活理念下社区更新
院校名称: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龙岳林 龙岳林
设计时间:2020年7月
项目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项目规模:31271.88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设计场地鸟瞰图及前期分析

在新冠病毒爆发的背景下,人们渴望出现一个新空间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天台成为老旧社区待开发的微空间。前期分析第一步对场地现状、周边环境和社区历史变革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社区背景。第二步进行社会因子分析、人群使用分析、人群作息分析和基础功能分析,以此来完善设计前的准备。

设计说明

详细说明: 一、设计背景: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城市和居民的健康免疫力变得不可忽视,本设计从老旧社区的天台微空间出发展开设计,考虑到疫情期间为了避免人群过多导致感染的情况,市民应尽量避免去到人群过多的场所,而天台的微空间成为了少有的市民可以接触天空和自然的安全场所。 二、设计要点:老旧社区天台微空间的更新设计从“人文、健康和生态”的角度考虑。 1、在人文角度旨在重新激活老旧历史社区的活力,重拾充满活力和情感交流的传统邻里关系。 2、在健康角度上,将市民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身体健康上考虑到唤醒天台微空间的活力,注入健身和锻炼等活动,并利用天台优势来保证呼吸空气的清新。在心灵健康上天台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自由、开阔和舒适场所,天台在社区中不仅仅是放松心情和净化心灵的场所,也是一个与人沟通、培养邻里情感和生活交流的空间。 3、在生态的角度,对天台进行渐进式的微更新,在植物和设施材料的选择上坚持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考虑人与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天台空间,打造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和人与自然飞鸟的和谐共处。 此设计从人文、健康和生态角度出发,重新唤醒社区微空间的活力,发挥老旧社区在整个城市中的健康和文化核心作用。 简版说明: 在新冠病毒爆发的背景下,人们渴望出现一个新空间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天台作为居住区内的微空间逐渐被荒废,此设计从人文健康生态的角度重新唤起天台微活力,发挥老旧社区在整个城市中的健康和文化核心作用。

▲设计场地平面图及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展示贯穿整个设计的人文和生态策略。平面图展示整个社区设计,并加以设计后分析(空间分析、节点分析、交通人流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效果图更直观的表达设计。

▲天台详细设计

对天台进行详细的分析(天台景观的设计构思、天台对于市民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的作用、天台雨水收集等生态技术的详细做法等)。

▲专项设计

专项设计详细分析整个景观如何增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阐释整个设计的小空间营造。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析生态策略及植物策略。最后以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设计后场地的使用变化。

设计感悟

整个项目设计紧贴 “景观引领健康生活”的主题。注重于贴近人们生活、日常活动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去塑造一个引领居民健康生活、人与生物、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场所。激活老旧社区活力,开拓城市天台新空间,结合生态技术性处理手法,创造以人文为主体的现代化健康型社区。

设计亮点

1、激发社区活力,更新社区功能。开拓城市微空间,建设复合型社区空间,着重于社区天台的建设。 2、紧贴“景观引领健康生活”主题,考虑居民健康生活(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生物健康活动和城市健康发展。 3、贴近居民生活需求,塑造参与性菜地、花园、多功能画廊等设施。 4、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置生态鸟笼、生态花架等构筑物让飞鸟停留,为孩子科普。 5、利用自然微风,分析长沙主要风向,结合设计,使社区空间场所保持舒适小气候,同时净化该区域绿化环境。在设施小品上设置听风筒、风车、风铃等供孩子们休闲娱乐。 6、尊重生态自然的原则,提倡雨水收集的理念,更新雨水收集技术,激活场地生态效益。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上一篇:角落的阳光

0
2329

下一篇:重溯有机

1
3353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