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市记忆:记忆碎片-深圳湾路段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3/08/30 17:19

浏览量

2177
作品编号:ILIA-S-20131662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设计
项目名称:寻找城市记忆:记忆碎片-深圳湾路段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总平面1:500

设计说明

作为一名深圳长大的人,改革开放30年地高速发展。我们常常会问深圳这个多元的城市是否有自身的文化根源吗?而文化的根又在哪?带着这个疑问,展开了设计背景。项目选址位于深圳湾路段,原址是一个滑轮公园,现已停用。依据本届主题“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美丽中国”的原则,方案将时刻围绕生态与寻找城市记忆之间进行对话交流。   在这设计过程中,提出“记忆碎片”这个概念,让深圳人甚至外地旅游者感受到深圳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本设计以一条楔形历史景观楼道为主轴线,历史长廊位于中心贯穿整个公园,结合类似碎片的楔形绿地,起伏的景观密林,生态园,集文化于一体的广场,休闲娱乐活动场地,观鸟屋,访客中心等通过折形游步道串联在一起,一副具有“深圳特色”的公园景观就呈现在眼前,同时为了让游人深刻地认识深圳的历史和文化,公园中也在特定的景点赋予其文化色彩。   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城市增加一个“记忆”的场所,在人们知道这个城市除了它的包容性,开放性,同时它也是有自己的文化根源。与其同时,这个生态文化公园,文化艺术展示方式将由传统封闭的,局限于空间的展示手法转化成开放式,生态化的形式(如历史长廊,现代雕塑,纪念广场),并与城市其他空间相互渗透和交融。而生态文化园中,也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源与汇的生态斑块,廊道,基质相互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令这个生态文化公园成为深圳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总平面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2鸟瞰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3功能分区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4景观结构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5交通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6种植规划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7各分区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8主入口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9访客中心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0火炬广场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1音乐广场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2观鸟屋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3空间结构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4剖面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5湾文化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6湾生活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7设计策略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8设计概念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9夜景设计

设计感悟

本方案的设计的出发点,是通过对深圳湾公园的人员行为分析(湾生活),基地生态分析(湾生态),以及深圳文化根源-南头文化(湾文化)进行调研。南头文化作为深圳文化的根,在这个方案起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市历史的缩影和见证,曾有过辉煌和灿烂的昨天。东晋时期她作为东官郡治管辖着粤东南地区及福建云宵山脉一带,成为这一区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自唐代始她是我国南部的海防重镇,明清两代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明正德十六年,广东海道副使汪拙指挥的抗击葡萄牙殖民者的屯门海战,打响了中国历史上反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第一枪。鸦片战争时期,南头古城守军面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奋起反抗,多次打退英军的猖狂入侵: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民国年间,南头古城作为宝安县城,留下碉堡等大量侵华罪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终于使南头古城于1949年10月回到人民的手中。而南头古城历史沿革从公元331年,东晋成帝咸和六年,经历南朝,隋朝,唐朝至德二年,唐朝开元二十四年,宋朝,元朝,明朝洪武二十七年,明朝万历元年,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再到近代,最后到改革开放30年,也可谓一波多折。  如此曲折的进程,唯有折形的游步道,碎片楔形绿地,多元的设施才能表达它的过去,唤起人们的记忆。与其之外,优于场地特殊性,自身存在生态文化。深圳湾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特殊自然的“湾区”,在深港两地的经济,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建设方面都具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次的设计任务最重要就是生态与城市寻根文化之间的对话。  值得开心的是,在查阅大量文献中,除了了解到深圳文化,还学习了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并在方案中运用部分理论。景观设计师有其责任将新的理论用于设计,同时这个时代的设计师,注重生态设计是我们的基本素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要让环境为生活做功,这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