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运河沿线乡村海绵体修复与景观重构研究
作品编号:ILIA-S-20197394
主创姓名:韩超伟
设计成员:王俊皓 曾茂涵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名称:南运河沿线乡村海绵体修复与景观重构研究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图注:设计区域总平面图 说明:
设计说明
本课题基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倡导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资源统一结合,重建运河、生态与乡村的新联系,以此改善南运河生态环境污染,恢复沿线乡村景观衰败的现状。通过对南运河沿线乡村海绵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及对大运河沿线生境形态重构完善南运河沿岸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周边乡村村民与游客提供线性游憩系统,以期带动运河沿线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及人才集聚,实现大运河沿线乡村海绵体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对项目基地做了初步历史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查询,对项目河段及周边村落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利用数据可视化软件进行场地初步分析,同时与本校建工系给排水专业合作进行水质分析实验,发现了运河乡村海绵体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国家战略因素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方针,坚持生态优先是推动了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从环境因素来看,河道污染以及土质盐碱化等问题不但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活,对周边动物植物也造成了不可小觑的伤害;从文化因素上来看,京杭大运河已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边乡村也都有千百年的历史,其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南运河及周边乡村的生态治理重要性可见一斑。
项目设计初期按宏观、中观与微观的三个层级规划出了保护范围,并在基地河段建设带状公园与人工湿地,以期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同时也增强与河道两侧村庄的联系。通过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使村庄与河道回归相互维系的状态。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乡村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图注:运河湿地生态馆效果图 说明:
图注:宏观区位分析 说明:
图注:天津市气候降水分析 说明:
图注:大运河及附近水系水质分析 说明:
图注:需改造解决的现状问题分析 说明:
图注:植物现状分析 说明:
图注:村镇历史推演与场地功能构成 说明:
图注:乔木种植和人工湿地及其水生植物分析 说明:
图注:生物分析与农作影响分析 说明:
图注:乡村海绵体湿地系统驳岸重构 说明:
图注:新村房屋院落重构 说明:
图注:中观尺度节点平面图 说明:
图注:乡村海绵体改造施工详图 说明:
图注:木栈道生境效果图 说明:
设计感悟
研究对象: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段河道与周边乡村
研究现状:农村人地关系水土污染问题现状
研究价值:乡村海绵体发展探索 生态模范村庄建设
研究视角:大运河乡村海绵化 乡村生态保护与利用
研究问题:乡村海绵体的价值意义、未来运河乡村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乡村海绵体改善人地关系、生态农业与海绵乡村的融合与建设。
本研究遵循“主题确定——田野调查——实验分析——用地适宜性分析——廊道规划——方案设计”的总体路线。方向确定指乡村海绵体理念下的运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背景研究,需要进行资源相关性分析;走访调查指通过对于南运河段的村庄进行调研为天津段生态村落景观资源界定与分析,划定标准,建立背景分析基础;用地适宜性分析是指以东西钓台村及京杭大运河为主的特征与景观指数分析,建立景观最优格局,以适宜性为根据进行低影响开发;廊道规划是建立以东西钓台村带状运河公园为主的绿色廊道、游道、生态与解说系统;实施对策指建立相应的规划体系、法律制度、政策实施、经济运行与公众参与的建议。
本课题研究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开展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段及周边原生村落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引入了乡村海绵体的理念并对分析方法做了创新,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去分析场地的历史演化,从而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问题的来源。使用ArcGIS与数据可视化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更直观更科学的了解认知了现状并进行评估。多学科进行交叉,与本校建工系合作进行水质检测,得到了河段与坑塘的水质数据,在水质分析上有了突破。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周边村镇也都依附于大运河,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自然价值,京杭大运河都是都是无价瑰宝,所以对它及其沿岸村庄的保护与修复至关重要。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