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共生——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13/08/30 10:58

浏览量

1345
作品编号:ILIA-S-20131639
设计成员:王凤娇 吴欣玥 张宇芳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交织•共生——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片属性:背景概况 图片描述: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占地577亩,位于老校区西面。学院现有12个院系,31个专业,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10146人。场地地势平坦,主要为农田和林地,现有植被长势良好。城市快速路位于场地西侧,城市主干道渔北路通过场地。新校区与老校区交通便利,机动车行5分钟内可达。

设计说明

着重考虑如何营造符合学生需求,同时又与自然生态为友的美丽校园。基于对学生需求的分析以及校园生态策略的梳理,通过交通、景观、服务设施等构成的人文网络与能源利用、雨洪管理、种植规划构成的生态网络的交织,实现人文与校园与生态校园的共生。 充分尊重人的行为意愿。从“人本”角度出发,关注人的生理、心理来考虑建筑、空间、校园的尺度,使各功能空间有机结合,塑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将教、学、产等日常生活功能有机组织在步行可达的空间尺度内,多元化的景观环境之于人有亲切感和熟悉感,使之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人文方面,设计前通过调研问卷了解到学生的主要出行方式为:宿舍——教学楼——食堂——实训楼的“四点一线”式,建立学训社区,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生活作为校园生长的一个细胞,网络化有机增长;采取半围合式院落建筑,建立私密、半私密和公共的多样化活动空间,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依据学生需求和行为规律,建立快递服务站、自行车棚等便捷的设施服务体系;建立人车分流的多层次交通体系,打造空中连廊,半地下室的停车空间美化校园空间;打造以步行观光为导向的景观系统,打造莘莘学子心中的美丽校园。 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打造绿色校园。以技术环保为核心,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省与开发利用,重视给排水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规划与改建,空气质量的控制和噪音污染的防治,创造一个稳定、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生态方面,校园在室外环境方面注重利用植物来降低地表温度。通过对建筑、道路、花园及运动场等的降雨——径流过程分析,利用水文生态基础设施,对雨水进行直接或间接利用;对学校产生的大量中水、废水进行处理,用于冲厕和浇灌,从而减少饮用水的使用;选择乡土植物小叶榕、木菠萝、南天竹等进行校园绿化,考虑四季景观性;结合当地建筑坡屋顶的风格,打造绿色屋顶;利用新型能源太阳能及墙体保温材料、节能门窗材料等建筑节能材料,实现环保节能。

图片属性:问题与意愿 图片描述:新校区规划在文献研究和学生使用后评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外校园规划模式,找出目前校园规划的问题,摸清该校学生出行规律和偏好,从人文和生态两个角度,寻求校园的共生发展。

图片属性:设计理念 图片描述:着重考虑如何营造符合学生需求,同时又与自然生态为友的美丽校园。基于对学生需求的分析以及校园生态策略的梳理,通过交通、景观、服务设施等构成的人文网络与能源利用、雨洪管理、种植规划构成的生态网络的交织,实现人文与校园与生态校园的共生。

图片属性:校园规划平面 图片描述:建立学训社区为细胞单元,模数化有机增长;采取半围合式院落建筑,建立私密、半私密和公共的多样化活动空间;利用空中连廊、半地下停车空间建立人车分流的多层次交通体系;南北纵向景观主轴和东西向景观次轴合力打造以步行观光为导向的景观系统;建立快递服务站、垃圾回收点、自行车棚等便捷的设施服务体系

图片属性:功能布局——学训社区的模数化增长 图片描述:基于学生的出行方式:宿舍——教学楼——食堂——实训楼的“四点一线”,建立学训社区,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生活作为校园生长的一个细胞,网络化有机增长。规划以生活区、实训楼、教学区形成一个单位,同时,每个单位可以方便通向图书馆等公共服务的空间。生活于其间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单位内基本完成在校园内的主要活动,减少时间成本,实现功能性与便达性的共赢。

图片属性:交通网络——多层次&人车分流 图片描述:基于学生对校园交通安全的强烈建议和意愿,结合目前校园交通的发展趋势,本规划选取人车分流形式,在外围设环形车行主干道,内设棋盘式分时段开放的车行次干道;建立半地下的自行车停放空间,避免校园中常出现的自行车乱停放,美化校园空间;建筑间设立连廊,尽量避免车行与人流的交汇。

图片属性:景观结构——以步行观光为导向 图片描述:依据问卷中学生对于校园景观的期待,规划中将沿景观轴线设立林荫步行道,并贯以水系,通过轴线上景观小品,广场、绿地等的串联,形成以步行观光为导向的景观绿地系统。

图片属性:种植规划——生物多样的绿色校园 图片描述:校园中的植物种植主要考虑生态和景观性。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植物多样性基础上的,缺乏植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而乡土苗木的发展在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规划中校园种植物种主要来自本土植物,在选择过程中同时考虑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观效果。

图片属性:公共服务设施——便捷网络化 图片描述: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人流集中的教学楼宿舍周边设立一级服务中心,提供包括ATM、影音店、小小卖部等综合服务;在广场绿地和道路周边设立如座椅、垃圾回收、售卖等相对独立单一的二级服务站点。此外,针对学生现在的生活习惯,设立规划化的快递服务站。

图片属性:生态技术策略——能源利用 图片描述:以技术环保为核心,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省与开发利用,重视给排水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规划与改建,空气质量的控制和噪音污染的防治,使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周围环境之间关系协调、有序和动态平衡,创造一个稳定的、功能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图片属性:生态技术策略——雨洪管理 图片描述:通过对建筑、道路、花园及运动场等的降雨——径流过程分析,利用水文生态基础设施,对雨水进行直接或间接利用;对学校产生的大量中水、废水进行处理,用于冲厕和浇灌,从而减少饮用水的使用。

图片属性:总体鸟瞰 图片描述:人文和生态的交织与共生是方案的主线与灵魂。至此,我们心中校园的蓝图已经一一剖解和展示。 香樟树影在午后婆娑|小叶榕掩映的校道上|人群熙攘|无数年轻的学子走过身边|毫不停留|阳光如语|潮湿了我深情的眼睛|心中曾无数次描绘未来校园的画面|我希望我是他们中的一员|能拥有这样的午后|在图书馆的寂静一角|慢慢寻找|咖啡中白色方糖的滋味 ——设计手记

设计感悟

从着手项目开始,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题目。高职教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园规划上也应当区别于普通大学。然而,国内关于高职教特色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尚少,为了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在出方案前首先进行了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通过前期研究,我们总结了国内外校园规划的主要模式,针对现有校园的使用后评价,我们找出学生的行为规律和偏好,基于此,我们才正式开始了方案规划和效果图绘制。 从前期研究到后期规划,一路走来,我们有过迷惘,有过抱怨,但是始终坚持我们的设计理念,如今后期的效果处理也已到了尾声,期间滋味,绘成一道美丽的彩虹,让人感慨感动。有人说设计不是科学,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我相信设计也许不是科学,但是好的设计必须有科学理性的分析,再融入人的情感和习惯,这理性和感性的交织让人着迷,令人兴奋,我们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路走来始终相信我们,支持我们的奚雪松老师,是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指引着我们前方的路,让我们逐渐找到设计的感觉,而我们也会带着这样的设计感觉继续上路。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