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重生——海岛乡村垃圾场空间景观改造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9/08/17 18:22

浏览量

2833
作品编号:ILIA-S-20197300
主创姓名:张杨
设计成员:芮全全 古坤鹏 谢泰祥 柳书常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减量重生——海岛乡村垃圾场空间景观改造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注:01区位分析图 说明:场地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小嶝岛。

设计说明

海岛固废处理问题是海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阻碍,小嶝岛因连年开发,人类活动加剧,固废增多,垃圾堆放场地逐年递增,侵占宝贵的林地资源,并造成环境污染、山体滑坡等问题亟待解决。 团队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查取资料等,对比论证之后采用海岛垃圾分类、有机固废减量化处理技术对海岛垃圾进行处理,再对处理之后的场地进行生态护坡等生态化景观改造,融合当地特有的渔村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一个可游可赏可学的生态小公园。本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改善海岛环境、修复场地生态为首要目标,表现本土精神为主要宗旨,助力当地旅游产业为长远愿景。在功能布局上,有小广场、有机固废减量处理科普园、有机肥蔬菜园、生态护坡、鸟类栖息地、海岛生物科普园、眺望塔等;地形处理上,为保护海岛的自然地质风貌,几乎不改变原地形条件;植物设计上以本土植物木麻黄等为主,引入马鞍藤等固沙植物提升生态;设计材料上多提取本土元素,以石、木为主。

图注:02设计背景分析图 说明:本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小嶝岛,距金门仅1600米左右。地处翔安、南安、晋江、金门交界处,扼浯海之咽喉。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小嶝经历过战火最前端硝烟的洗礼,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称号。岛上有常住居民2000余人,日产固废4t左右,随着旅游产业的兴旺,原处理垃圾的场地渐渐紧促,2013年在岛东部无人居住的靠海地区毁林开辟了一片垃圾场,场地逐年扩增,至2019年已达1600余平米,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问题,特别是生态方面已造成环境污染、山体滑坡、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

图注:03arcgis分析图 说明:场地位于小嶝岛东部最高点,最高点离海平面约20余米,东边陡坡连接至沙滩,现有一定程度的滑坡。

图注:04文化分析图 说明:小嶝岛由于其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融合了海岛文化、渔村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小嶝文化。

图注:05旅游分析图 说明:小嶝岛旅游资源丰富。

图注:06现状生物分析图 说明:场地现状生物分析图。

图注:07空间利用分析图 说明:空间利用分析图。

图注:08固废处理方式分析图 说明:固废处理方式分析图。

图注:09总体设计思路图 说明:总体设计思路。

图注:10平面图 说明:总平面图。

图注:11鸟瞰图 说明:鸟瞰图。

图注:12方案分析图 说明:功能分区分析图、景观视线分析图、景观机构分析图、交通分析图。

图注:13剖面图 说明:A-A剖面图、B-B剖面图。

图注:14节点效果图 说明:观鸟平台效果图、有机固废减量处理节点效果图、生态护坡效果图。

设计感悟

人类活动每天都产生大量固废,普通处理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相对于陆地来说,海岛由于其区位特点和生态脆弱性,固废危害更重。通过这个设计,我们可以探索一个新的海岛固废及垃圾场生态化处理思路——减量重生,先从源头上将固废进行分类,无机固废大多可以回收处理,再其中的有机固废(厨余垃圾等)在垃圾场进行生态化减量处理,处理后的有机肥可以施肥农作物等,垃圾场可以清理出来进行景观改造成公园,使场地生态慢慢修复,提升当地的生态旅游价值。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