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草”为药

艾景奖组委会

2019/08/16 01:14

浏览量

1447
作品编号:ILIA-S-20197131
主创姓名:蔡景文
设计成员:唐晶晶 孙晓庆 钟雨芙 邓嘉康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以“中国草”为药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黄子塘村,由于亚洲最大的凡口铅锌矿落户于此,场地及周边村落常年受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为此我们项目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重构黄子塘村落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以达到减轻重金属危害的目的。黄子塘目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人均收入低,因此我们的设想是能在修复土壤的同时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切入点便是对重金属有高富集作用并且具有经济价值的非食用植物——苎麻。苎麻是亚热带作物,适合场地现状的地理环境(场地有大量生长)。为此我们对场地的农田以及农作物进行重金属检测并分类,对场地污染地块分类处理,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修复措施,同时针对每个修复地块不同需水量来进行水系设计,让水系参与到修复的环节。苎麻生长催生了新的产业(养殖业、纺织业),由此我们把苎麻生产加工流程搬到场地里面去,让村民参与进来,建立苎麻合作社。针对苎麻生产模式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产空间,同时,我们还希望发展旅游业,以丹霞山为依托,以苎麻为特色打造旅游乡村,吸引游客来到场地并带动苎麻工艺品的发展,因此为游客服务的休闲空间也应运而生。在大面积种植苎麻的情况下,村民果蔬的获取来源由原来的农田转移到宅间以及屋顶。我们通过重构农作物生产空间以及村居空间,来解决黄子塘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一定的经济问题。

设计感悟

场地有大面积的农田受重金属污染,我们寻得一种不仅对重金属有高富集作用并且具有经济价值的非食用植物——苎麻,它可以在修复场地土壤污染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苎麻产业链,使单一的农耕模式转变成多元化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破败矿村向新型小康农村的转变,并希望对类似的矿区乡村修复有启示作用。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