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不归沉——基于山地环境下拟自然景观格局营建的梭嘎菁苗生态博物馆未来生长模式

艾景奖组委会

2019/08/15 15:31

浏览量

1599
作品编号:ILIA-S-20197089
主创姓名:任超群
设计成员:邓童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明月不归沉——基于山地环境下拟自然景观格局营建的梭嘎菁苗生态博物馆未来生长模式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图注:鸟瞰 说明:局部鸟瞰图

设计说明

题曰“明月不归沉”,“明月”是谓菁苗(苗族支系)头顶明月之发饰特征、同谓喻予菁苗“明月”之珍贵与独特,愿其长存,归处非是沉寂在历史的洪荒之中。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特定区域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 梭嘎箐苗生态博物馆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织金县的交界处的梭戛乡,海拔1400—2200米,面积120平方公里。场地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比如缺水、生活条件差、生态环境衰败、生产力不足等问题,使之逐渐走向没落,出现文化传承危机,没有发挥“生态博物馆”的作用。 本设计从贵州原有的“八山——水——分田”自然基质出发,介入拟自然景观格局,形成场地“自然”格局。结合GIS、Rhino等数据技术处理,进行减量设计,落实到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成“山——水——田——人”的四种模式,希望能够使梭嘎箐苗生态博物馆得以复兴,以此来探索其未来生长模式的发展。

图注:现场图片及文化展示 说明:梭嘎生态博物馆现今居住环境差,当地民俗文化流水

图注:前期分析 说明:对场地进行相应的区位分析,swot分析

图注:思维逻辑 说明:对场地介入拟自然景观,结合数字化景观,建构相应的模型,以四个步骤营建梭嘎理想状态

图注:GIS分析 说明:利用GIS分析可得到“祭山”和“祭树”的最佳路径,同时分析得到的地表径流为后来的水系形成做铺垫

图注:水系分析 说明:利用库容曲线和GIS的相关水的分析,可对场地的水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类,设置相应的功能效果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总平面格局形成

图注:扩初平面 说明:选取核嘎苗生态博物的中一个果落点作为げ初对象,其目的是在拟自然景观格局形成之后,以一个聚落点的"山——水——田——人”的景观模式作为展示,将尺度缩放到一个溪落点,井将次聚点的景观模式到其他聚点,以此形成校苗生态時物馆的景观生长横式

图注:功能分析 说明:交通分析 功能分析等

图注:山模式 说明:以人工演替和自然演替还原山的生态环境

图注:水模式 说明:根据相应的公式,对水系进行合理的布局,开挖合理的深度,应用于三生(生活——生产——生态)当中

图注:田模式 说明:从田的种类和生产方面提高相应的生产效益

图注:村寨模式 说明:基于拟自然景观格局之后,村塞模式重点在于村民生活空间改造。整个梭嗔生态博物馆分为三个聚集点,公用一个大型公共空间,主要用于跳花节等大型活动。其次,每个聚集点分別有一个较小型的公共空间,主要用于各聚集点村民的使用。最后是基于建筑组团组建的小型公共空间。基于“"多组团一大空间,小组团小空间,一户一菜地”的原则进行布局,这样的空间多层次模式意在解决原有场地公共空间少、使用不足的可题,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设计感悟

理念:本方案设计以建立“拟自然景观格局”进行场地的空间重构,希望解决当地问题,增强人民幸福感和传承民俗文化。贵州独有的“八山—水—分田”的模式奠定了梭嘎生态博物馆场地的自然基质:山—水—田。 保留原有山势,并且进行生态恢复。在基于原有“山”格局之下,对拟自然“水“格局建立。 首先利用GIS技术路线提取出相应的水系,并根据水网连接和水网分级进行二、三级水系的提取。再是汇水分析所形成的水面会成为主要的集水源,以及GIS分析出来的集水区域和集水量将会成为解决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方面的数据支撑。整个由GIS分析得出的水文分析,将作为设计方案解决集水、引水这两个问题。整个拟自然人工化的水系结合原有水系形成了拟自然”水“格局。 在山—水格局之下,对“田“格局重建,建立在山水较好之势,可以提高该场地的生产水平。 结合生态博物观的定义,活体保护,自然强调聚集形态。因此,在拟自然基质“山—水—田“的基础上,加上“人”这一聚集形态—村寨格局。 感悟:民族村寨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当前处于民族村寨受到强烈冲击、民族文化流失严重的发展现状,以亚洲首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盘水梭嘎箐苗生态博物馆为例,结合未来风景园林技术化发展导向,利用数字化景观,重构当地的空间格局,建构相应的模型,探索未来生长模式,希望推广于其他村落的复兴发展,振兴民族村寨。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