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古窑遗址下的知青人居环境方案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9/08/15 09:34

浏览量

1500
作品编号:ILIA-S-20197062
主创姓名:陈扬杨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立体绿化设计
项目名称:原乡—古窑遗址下的知青人居环境方案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立体绿化设计

图注:1 说明:民宿入口,入口处是平缓的十几级台阶,随着一级一级向上走,台阶旁满眼堆叠的都是碎瓷片,碎瓷是烧制瓷器时残次品被打破扔掉而留下来的,带有历史的痕迹和瓷人的严谨匠心。走完台阶是两块错位的原生态木板搭接而成的被竹子遮挡的入口。几个白色的大字是提示作用也是遮挡的作用,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设计说明

1.“原乡”是早年的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的称呼,原意是指一个宗系之本乡,后多借指乡愁。原乡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设计当中以“无为”作为最高境界,尊重自然,尊重乡村本色,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张以自然为本,以乡土为本,主张保持好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尊重地域文化,通过设计唤醒文化意识。 2.“知青返乡”当乡愁遇见古窑,知青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将热血和青春挥洒在乡村的一代伟大知识分子,当年华逝去,再回故地,与老友相聚一堂,重走瑶里的山山水水,借当地古窑厚重的文化历史,依托原有的一些老建筑、老墙,建一所集陶瓷展示,手陶制作,将生活与制瓷结为一体的民宿。 3.项目选址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古镇,瑶里既“窑里”,瑶里是瓷的发源地,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高岭山是闻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世界高岭土矿物的命名地,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古瑶里因为将制瓷中心外移,得以保护这秀丽的风景,有人说,瑶里的美,是一种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生息与共、浑然一体的自然美,难以用一种单一的美学概念来十分准确地描述她,如同所有的美最集中体现在她几近完美的人居环境上。 4.针对瑶里制瓷中心外移,逐渐发展起旅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展示场所极少;完整保留的传统民居屈指可数,大多因久无人居而荒废;文化传承不足,以陶瓷手工制作的技艺没有得到充足的展示等诸多现存的问题,打造一种集体验式居住空间、展示古窑厚重的文化历史、陶瓷展示和遗址观光、手陶制作等符合场地气质的再生性文化体验空间。

图注:2 说明:选址、区位分析,现状及策略解析。

图注:3 说明:制瓷过程手绘墙,在这堵白墙上,描绘上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制瓷历史和制瓷工艺过程,“舂土、澄泥、造坯、汶水、过利、打圈、字画、喷水、过锈、满匣、烘烧等各道工序,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

图注:4 说明:古窑是以前民用烧瓷所留下来的,没有太长历史却也能诉说着曾经的烧瓷岁月,现在经过修缮也能够点窑火,烧瓷器。在窑的前面树立一堵白色的墙,墙面开长形方框,是框景墙的作用,是历史与今天的对话。

图注:5 说明:平面功能分析及轴侧图分析

图注:6 说明:陶瓷展区,空间曲折而生境,空——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唯有借助外物,方能看清自己。空间从来就不只是空间,它照见自己、阐述情感,也影射人心......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模糊室内室外界限,形成暧昧空间,将瑶里美景设计为民宿的一部分。陶瓷展示区由玻璃半围合起来,玻璃与水面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玻璃后面是具有年代历史的土墙,白色的展台、现代的玻璃,与历史的旧墙相互碰撞却又和谐共生。

图注:7 说明:住宿区共享空间,住宿区分为两侧,每侧各有五个房间,共十间房,中间为公共活动区域,每个房间都带有一个书架,上下各有玻璃隔档,书架上半部分为外部空间使用,下半部分为室内空间使用。打破传统室内室外界限,形成暧昧空间。空间是模糊的,柔软的,不确定的。

图注:8 说明:分析图

图注:9 说明:住宿区共享空间

图注:10 说明:取代门牌号的是与陶有关的成语:富埒陶白、陶然自得、遣兴陶情、宗匠陶钧、乐乐陶陶、丝竹陶写、陶然而醉、陶猗之家、陶熔鼓铸、陶陶自得、.....两侧书桌可供人在此制瓷,交谈,顶部开天窗,引入阳光,使竹子能够充分生长,中间的青石板地面,给人营造出一种身在室外的感觉。生活与制瓷于一体,每天清晨被穿过竹子的一缕阳光唤醒,慵懒而惬意。

图注:11 说明:住宿区共享空间

图注:12 说明:卧室①打破传统形成“共享住宅”,除私密空间之外统一为共享空间,有“邻里”之感。营造一种开合空间,以前有胡同,弄堂,建筑的垂直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再亲近,建筑越来越成为人类居住的机器。所以增加共享空间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交流 ,当瑶里的知青与旧友一同回归,可在此重拾记忆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白色、石墙、木色、竹子、昏黄的灯光、斑驳的树影。可随手从书架上取阅一本爱读的书;可躺卧在床上看屋顶的历史;可踱步出屋门伏案写字;可在玻璃窗内看满眼的绿竹.....室内的旧石墙被保留下来,延续了这里的文化气质,回应主题—原乡,白色的墙壁为居住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现代生活,又能在恍惚间感受石墙上历史的痕迹。卫生间为插入旧石墙的白色方盒子。

图注:13 说明:卧室②

图注:14 说明:卧室③

图注:15 说明:卧室④卫生间前面是通透的玻璃,可以看得到水岸边上的绿竹,但是不必担心私人空间被一览无余,隐形遮挡帘子放下来是属于私人世界。卫生间对面两把白色小椅子又有了自家后院的感觉,浴缸旁边是镜片材质,具有反射作用,使得狭小的空间不那么沉闷。

设计感悟

1.空间重构,在本方案设计中,主要做到了遗址的再利用,记忆重构,生活方式重构。古窑遗址是研究古陶瓷历史不可或缺的见证,也为研究瑶里悠久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对古窑址及其出土的文物价值进行挖掘,有利于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古窑遗址有历史价值而无经济价值,大多都荒废掉了,若古窑址一直不被人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风化及侵蚀,古窑址会逐渐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传承和发扬。 2.打破传统围合、孤立、封闭的居住方式,形成“共享住宅”,除私密空间之外统一为共享空间,有“邻里”之感。营造一种开合空间,以前有胡同,弄堂,建筑的垂直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再亲近,建筑越来越成为人类居住的机器。所以增加共享空间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交流 ,当瑶里的知青与旧友一同回归,可在此重拾记忆 。住宿区分为两侧,每侧各有五个房间,共十间房,中间为公共活动区域,每个房间都带有一个书架,上下各有玻璃隔档,书架上半部分为外部空间使用,下半部分为室内空间使用。打破传统室内室外界限,形成暧昧空间。空间是模糊的,柔软的,不确定的。 3.空间曲折而生境,空——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唯有借助外物,方能看清自己。空间从来就不只是空间,它照见自己、阐述情感,也影射人心......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模糊室内室外界限,形成暧昧空间,将瑶里美景设计为民宿的一部分。陶瓷展示区由玻璃半围合起来,玻璃与水面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玻璃后面是具有年代历史的土墙,白色的展台、现代的玻璃,与历史的旧墙相互碰撞却又和谐共生。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