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回忆—南京南堡公园景观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196904
主创姓名:张逸灵
设计成员:王思博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复刻回忆—南京南堡公园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1-2现状分析图(区位、历史、场地优势及人群需求等分析)
设计说明
可以用“重写本”来比喻景观。重写本是中世纪抄写员所用的羊皮,当他们需要再次利用这些宝贵的羊皮时,会先用刀刮掉原先的文本,再在还带着旧痕的羊皮上写上新的内容。因此,一个重写本会遗留有以前写作的痕迹。这次设计对空间的重构也准备采取类似的景观开发方式。
南堡公园位于大桥下,又处于南京两条滨江带的连接拐角处,地理位置优越。所在的下关区又是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文化最为深厚的地区。然而它现状衰败,其功能分区混乱,没有充分发挥其地理文化优势,使用人群只有附近居民去健身散步。在本设计中,将像重写本一般,保留场地重要的功能,在此基础进行空间的重构与升华,将城市肌理映射到公园场地,让处于优越地理区位的南堡公园成为南京的缩影,传承和发扬下关与南京的文化历史,并且向下关甚至南京城辐射影响,成为南京的地标景点。
公园节点涵盖了下关特色的大桥文化,民国建筑文化,船舶文化,铁路文化... 桥头堡附近设有宣传下关文化同时售卖相关文创品的集市。场地东侧有呼应幕府山采石文化的安静山地区和植物区(呼应中国第一个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 其节点布局、二级路网及公园主要竖向地形依次参照了下关区最著名的历史遗址、南京主城区水系及南京景观格局。
3-4概念生成与设计平面图
5-6船舶区节点图
7-8建筑、火车及文创区节点
9-10滨江风光带及植物区节点
11-12桥下空间效果图及项目鸟瞰图
设计感悟
南堡公园这类荒废在城市中的宝地值得重视,而空间重构的方法使得场地得以充分发挥优势,升华价值。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正好又是在下关区大桥边上长大的孩子,尽管下关区合并入了鼓楼区,也改变不了我对下关区和大桥的深深的情。所以在得知学校专业课作业的场地正好是离我家只有四站公交的南堡公园时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我知道南堡公园它自身的地理位置无论是从自然层面还是从人文角度都是非常有优势的--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讲,南京近些年来对滨江绿带进行了整治,整条滨江带几乎是连通着的了,以大桥公园为拐点,南北向从中山码头直至鱼嘴公园,东西向从五马渡开始,幕燕滨江带一直通达燕子矶景区,所以从生态廊道的角度来说,南堡公园处于廊道的关键节点;而以南堡公园这块城市绿地公园为三角形的中心,桥北滨江公园、幕府山、狮子山这三个大的生态斑块围绕在它的三周,足见其重要性。从人文的角度来说,南京长江大桥承载了太深重的历史意义,映射了太多人的情感,它是中国人自行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桥,历经千难万苦,蕴含了诸多汗水,凝聚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前段时间大桥修缮完毕终于重新开放时的三天不通车对人开放通知一出来,便人山人海,外地人本地人蜂拥而至,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另外,原下关区也是南京历史相对最悠久,历史遗迹和著名景点相对多的一个区。所以南堡公园的各方面背景应该是得天独厚的,然而它现状衰败,沦落到无人问津,除了极少数居民去散步健身根本没有其他游人访问的荒地,实在令人痛心。
我在做这次设计的时候感到了一种使命感,感觉作为南京的东道主,如何才能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为其城市发展添砖加瓦呢?身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能通过重塑一块小的场地从而对周边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的社区、商业圈发展,甚至扩大影响让它成为城市的地标。用肉眼可见的手段带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一过程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并能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我选择景观道路的原因。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