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脉承,肌理共生 “旅游共生”背景下凤凰坞未来乡村规划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8/19 16:21

浏览量

850
作品编号:ILIA-S-20186361
主创姓名:赵子鉴
设计成员:刘文韬 付强 刘少敏 范雪萍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项目名称:乡土脉承,肌理共生 “旅游共生”背景下凤凰坞未来乡村规划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图注: 说明:

设计说明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地耦合交织,生产要素农村空心化加剧、工业污染加重、土地利用率下降、耕地地块破碎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村民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亟待解决,发展旅游和现代农业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普遍方法。设想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将根据村子条件分为:以旅游资源取胜的旅游型乡村;以产业生产闻名的生产型乡村、以居住生活为主旋律的生活型乡村。 凤凰坞村所在的萧山区河上镇早先通过乡村旅游打开发展大门,但随之也产生不少矛盾及问题,区域旅游资源已逐步开发,但相互之间呈现出闭门发展、各管各的姿态;旅游体验的串联性、连续性较差,旅游资源效应未能最大化;旅游的发展未从根本上带动村庄的整体收入水平,村民的参与少,热情度低下。凤坞镇存在的问题也正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遍且典型如:如何提高旅游知名度与竞争力;如何处理村民与游客的关系;如何合理利用乡土文化;如何提高村民参与度,提高村民收入。 为塑造村庄旅游品牌,打造生态文旅综合旅游村,以乡村共同体为主的文化旅游,以田园综合体为主的生态旅游,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注重生态保护、改善人居环境,以智慧营造为手段,创建品质一流、独具特色的旅游乡村。引用旅游共生体制,人文与生态并重,保护与发展同行,提出几大设计策略:1、格局共生,对村子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基础设施完善。2、环境共生,对村落中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提升。3、文化共生,策划不同的文化活动,文化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产业共生,发展生态农业,重生态,浅开发,创新产业模式,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村落环境是村庄的基底,村民是村庄的主体,村民和谐丰富、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是村庄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未来乡村实现的重要条件,设计宗旨改善村庄环境、提高村民生产、改善生活条件,未来旅游乡村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设计感悟

以旅游为主的未来乡村,是以旅游为目的兼具文化访问、旅游服务、村民自居的文化体验型,生态农业观光型生态文旅综合旅游村。利用当地民俗村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民俗建筑、乡村文化,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重生态,浅开发”,发展农业观光体验产业,在最大化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同时进行有效管理,创造旅游价值。 乡村共同体,在乡村自治,自己自足,乡风民约,乡绅自治,皇权不下县时,乡村自发从一小群体发展成一个聚落,与血缘、地缘、自然生活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有自己的乡村体系——一个乡村共同体。制约行为的约束力,它有,牵连乡村的文化要义,它是乡风民约,自生体系。但是乡村空心化的出现,致使这个体系正在瓦解,共同体的消失,也让乡村失去文化重心,乡村体系变得杂乱,原来的约束力正在松散。对于未来乡村而言,重建乡村共同体尤为重要,但随着乡村的变迁,共同体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人们逐步接触外来信息,这个共同体承担了乡村内部与外部的交流,文化的交融与穿插,以及对内合作与对外分享的责任。打造以乡村共同体为主的文化旅游,能够高效率整合村民公共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并将村落的文化风貌和集体形象精准地表达出来,满足来自村民和游客的双向期待。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立足于生态农业打造乡村养生、度假、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现代科学农业科学实验、农业成果展示交易地,为村民和游客带来便利,是未来乡村的重要体现。 未来的旅游村的发展是解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乡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乡村达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并实现乡村振兴。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