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18/08/14 17:18浏览量
1401图注:云网水织——肇兴侗寨未来乡村方案设计平面图 说明:以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预见性构想,对肇兴侗寨的整体运行发展进行网络编织,深入人、水、地、三者发展间的矛盾问题,提出基于肇兴侗寨本身发展特点的未来乡村构想方案,以景观设计角度提出其矛盾的合理解决方法,构建生态美,人民富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设计说明
图注:社会管理模式引导性保留 说明:教育智慧传承(建造祭祀“萨”文化、“款”组织文化、侗族大歌、侗寨舞蹈、服饰文化、农耕智慧、治水、环境保护思想)
图注:前期分析 说明: 1、点--井水、线--河道、面--消防水池 2、环境承载力减弱,水污染严重 3、水源污染,供应不足 4、农业用地多样,生物物种丰富 5、耕地狭长稀少,山地气候显著 6、生态景观--“稻田鸭”系统 7、建筑风格独特,民族气息浓厚 8、建筑空间布局,临河而建 9、内部空间居住,噪音明显
图注:生态治水方案 说明:分区段污染治理、径流水的循环利用、消防利用、家庭用水、灌溉用水。
图注:山地农业 说明:民族立体农业展示中心、民族智慧—稻田鸭系统、水生蔬菜种植区。侗族在半山区人工建立起立体复合农业。平缓的山坡形成台地一样的平坝,平坝又像稿纸一样,被整齐地切割为半亩左右的田块。坝子田再向上就是森林和陡峭的山坡。经过先民千百年的垦殖,村子已经不可能再增加新的耕地了,而这种狭小、错落的坝子田就是贵州农业的基本形态,形成“山-村-田”基本格局。在这种高度复合的农业模式中,人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作为生产者,更像是一个系统的调控者。
图注:复合功能生态浮岛 说明:基于肇兴侗寨“山-村-田”的生态格局,传承其山水理念,融合自然,形成了复合化浮岛设计方案,“田”为形,铺陈开设,两山拥田,村路为脉,串联整体:功能复合化,集休憩、文教、娱乐、生产为为一体的景观布局。
图注:活动分析 说明:狭长的街道空间,居民临溪建造吊脚楼房屋,富有活力生机,是当地人主要活动的空间,可在里面进行购物、散步、文娱活动以及游人拍照观赏的主要中心地带。
图注:街道空间分析 说明:设计空间分割的多功能复合街道,延长游览时间。运用无线WiFi全覆盖,科技-人-环境相互关联,在视觉、心理上增强游客体验感。
图注:民居改造 说明:针对木楼噪音问题的处理和改造。
图注:全息投影应用、感受人文情怀 说明:基于大数据未来发展的云端互联技术在各区域的运用,利用大数据分析,设置虚拟实景布置和游人自选场景秀对侗寨大歌的多样解读,让游人提高参与感。
图注:民族节日活动 说明:侗族节日文化从内容划分既有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也有庆祝节日,社交娱乐节日,包容了经济、宗教、技艺等各个方面。
设计感悟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