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梦蕉园——肇庆鼎湖区蕉园村景观改造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8/11 14:22

浏览量

4439
作品编号:ILIA-S-20186021
主创姓名:朱炫熹
设计成员: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寄梦蕉园——肇庆鼎湖区蕉园村景观改造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图注:鸟瞰图 说明:东北方向视线的鸟瞰图,完美呈现了蕉园村的村貌。

设计说明

古代仕宦营造以宗族为中心的村落人居环境,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并强调人在自然中存在方式的思考,即融人居于自然山水,赋宗族礼制、耕读文化、精神感知于其中,从而引导人们淡泊清心,致虚守静,营造出身心共养的栖居胜境,最终达到“养性延年”的目的。以古代蕉园村为例,通过解读蕉园村族谱及地方文献,族人从“栖居胜境”的营造到对“心灵境界”空间的影响,总结出古代蕉园村环境分别从人与环境、人与宗族宗教、人与神灵、人与人等关系营造的“蕉园八景”,阐释古代村落人居环境营造中地域价值及“人与天调”的真实内涵。 蕉园村位于为肇庆市鼎湖区,已有近650年历史,因其古树琳琅满目,而被誉为岭南古树第一村。项目建设面积约25.7h㎡,通过多次到蕉园村进行实地调研、测绘,在村落图上标记古代村民互动场所位置及相关景点位置等途径,复原古代蕉园村中主要交往及活动空间,并且挖掘古代蕉园村的造园思想,将其与当下的人居环境造园理念融合,有机地运用到当代建设地域性人居环境营造当中,建造未来一条适合古村落绵延不断发展的新路径,更加适合时代发展和更加亲自然化。

图注:场地现状分析 说明:蕉园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坑口,地处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脚下,距离鼎湖山景区约500米。蕉园村所在地块是由西江冲积的一块平原,位于肇庆的中部,夹在鼎湖山和烂柯山之间,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蕉园村总体布局基本呈环形圈层式布局,生活区域主要包括“树·城墙——水——圈层”。结合人与自然、人与宗族宗教、人与神灵、人与人等关系,在村里营造的“村落八景”,在总体布局中呈现了景点串联成景线,面化覆盖整个村落,形成具有地域价值的栖息胜境,展现出蕉园村的历史人文风貌与地域风情。

图注:不竭泉鸟瞰图 说明:位于村后方的不竭泉泉水常年不竭,为村民提供生活饮水以及灌溉良田。因为此处为村民日常生活必经之地,所以在不竭泉旁边砌一个茅草亭供来井边打水的人休憩。参天的榕树下,青石板斑驳,潮湿处有青苔遍布。不竭泉不远处营造林下空间,用石砌树池将树围起来,设置成可观景可休憩石凳,路经此处可以在此歇歇脚。不竭泉景观周围竹子、古树环绕,置身其中,祥和静谧的感觉油然而生;村民因打水而常聚于此,或谈笑风生或饮酒作乐,增进了村民间的和谐之情。

图注:苏真人祠鸟瞰图 说明:苏真人祠位于村的西南方位,地临鼎湖山溪流,可听到水声铿然。苏真人祠在高大的人面树底下,一尘不到,十分恬静安宁,使进入此地的讲立学者恍入清虚之境。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是苏真人的诞辰,村里人都会来此祭拜他,因此建筑前留有一块空地供人活动的场地。苏真人祠对面有一颗600多年前苏真人亲手栽植的五月茶,置于五月茶旁的土地公饱含村民的信奉之情,体现了人与神灵,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景观营造关系。

图注:功能分区图 说明:总共分为六大功能区:身心颐养休憩区、晒谷劳作区、蕉园村居民生活区、景观长廊观赏区、耕读文化交流区、稻谷种植区

图注:交通分析图 说明:蕉园村主要由一条5米宽的主园路绕村一周,可以通车。中心居民区由5个坊形成的二级园路,加深居民之间的交往。三级园路与居民建筑区相连,使得居民区与大自然风景很好的衔接起来。

图注:景观节点图 说明:蕉园村的景观形成了一轴多节点环绕的景观模式,景观节点分散布置,让村子无论在什么位置都有景可赏,有景可观。

图注:立面图 说明:

图注:立面图 说明:

图注:不竭泉现状图 说明:周围景观比较杂乱,植物种植缺乏层次。

图注:社塘现状图 说明: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景观杂乱,杂草丛生。

图注:蕉园村林下道路现状图 说明:

图注:仁面子林现状图 说明:

图注:苏真人祠现状平面图 说明:

图注:古榕树下休憩空地现状图 说明:

图注:建筑现状图 说明:

图注:晒谷场现状图 说明:

图注:梁氏宗祠现状图 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感悟:自大二下学期开始直到大四上学期,本人就一直跟随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卢老师调研古村落,此改造项目为本人的本科(2017年)毕业设计。目前本人所了解到的乡村多数被改成旅游度假区、民宿或者农家乐等,鲜有人会结合村子经时间沉淀已久的宝贵文化和古人的造园思想等,以及当下人居环境营造来造园。本人想为极具地域文化的乡村开辟一条新的生存道路,这便是这个改造方案的目的。 本设计以肇庆市鼎湖区蕉园村为例,结合蕉园村的《鼎湖区蕉园村梁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肇庆市地方志》、《鼎湖山志》等相关文献,并且通过多次到蕉园村进行实地调研、测绘,在村落图上标记古代村民互动场所位置及相关景点位置等途径,复原古代蕉园村中主要交往及活动空间。 古文献很厚、很难懂,最终还是一本本的看完了,只为了了解更多的古代造园背景和地域文化环境。通过不断地与当地村民沟通,挖掘现有的水体资源、建筑资源以及土地资源,不断丰富项目的设计手法,使设计更加贴切主题。 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宏观上,要体现出我国历史及现阶段古村落发展的趋势;微观上,要结合地方特色,创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地域性的景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园林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本身。文化融于景观,景观体现功能。优秀的园林景观不仅是方便使用的,更是耐人寻味的。 寄梦蕉园,是希望给予这种造园方式于蕉园村,未来可以保存和发展更多更多的古村。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