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18/07/16 14:31浏览量
1809图注:第一张现状及设计说明 说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高楼林立,如冰冷的水泥森林侵蚀着土地资源,人们的室外公共空间变得零碎稀少,而室内更是因墙体的阻隔,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此外,逐年上涨的汽车保有量,致使交通拥堵,停车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如何通过建筑底层空间弹性共享的方式缓解公共空间少、停车难、建筑孤立无联系等局面,是人们接下来所要深思的问题。
设计说明
图注:第二张选址、城市现状数据统计、建设用地发展趋势 说明:小寨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在西安中轴线上,交通便利。而小寨这个名称,是因为明代在这里曾有过一个叫“小寨”的村子而来的,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换,在城镇化发展下的小寨如今已成为西安第二大商圈,同时也面临着快速城市化下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小寨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不断以建筑用地逐年递增的趋势侵占着公共空间,这使得空间分布朝不平衡的方向发展。道路及缩小的公共空间对于上涨的汽车量及人口总数的承载能力将达到极限,而未来这一矛盾将怎样得到解决?
图注:第三张现状思维导图、建筑结构分析 说明: 快速城镇化下所带来的负面问题--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 针对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已采取相关政策,然而效果微乎甚微。接下来我们将以环境设计的视角来改善这些负面问题。 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推出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的建筑底层空间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空间共享,形成较为整体的底层共享空间。
图注:第四张建筑底层空间的可利用依据及优势、现状问题 说明:依据1,与地上公共空间结合面只有建筑一层;依据2,如今建筑多以柱网结构构造;依据3,如今构成现代建筑墙体的材质大都不属于承重结构。 优势:遮阳避雨、视线通透、绿化渗透、采光通风、空间渗透、承载多样化需求。 现状问题:人多公共空间少、车多停车难、建筑孤立无联系
图注:第五张解决措施 说明:通过建筑底层空间的开放来解决城镇化下所带来的人多公共空间少、车多停车难、建筑孤立无联系等问题。
图注:第六章建筑功能分区、建筑与道路的关系 说明:将小寨区域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个功能分区。并将建筑与道路的关系划分成“L”、“U”、“一”三种,为后期底层停车空间的行车流线做好前期分析。
图注:第七张三个分区人群行为及时间分布、剪力墙及诸王的分布、核心策略 说明:通过对小寨区域的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的活动行为、人群类型、时间分布进行分析,使建筑底层空间的规划在时间上及功能上实现最大化的利用。 框架及框剪结构作为可规划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底层空间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能够形成大面积活动空间。 核心策略:1.适应性,模块设施适应不同建筑的不同层高及柱网规模,具有灵活、便捷、可拆卸移动等特点。 2.功能多样性,模块设施的弹性旨在其功能多变,拆搭之间实现空间功能多样化,满足多种人群需求。 3.标识性,模块设施可提醒居民、游客、商人,建筑底层空间的设施在不同分区、不同时间段有着不同功能分布。 4.自主性,通过扫描二维码并鼓励居民、游客等人,依据自身需求选取不同设施,参与到底层空间的改造中。
图注:第八张弹性设施的搭建、植物的选择、软件的辅助 说明:搭建材质选用防火、轻便、廉价的铝合金材质,共有6种搭接方式。 植物选择根据建筑底层各方面因素选用耐阴耐寒耐旱的草本、藤本及灌木。 通过进入软件中,可随时查看小寨街区实时现状,并通过扫描任意设施的二维码获取设施分布情况,产生人景互动体验。
图注:第九张弹性设施的组合应用、以“一”形建筑与道路的建筑底层空间规划为例 说明:弹性设施的多种拆搭组合,以及不同功能弹性设施相应二维码。 靠近交通干道一侧的空间能够较好的被人群感知。为此,对于底层空间开放面积的大小规定为靠近交通干道的两到三进较为合理。 针对“一”形关系的建筑底层空间可作为公共空间的规划、停车空间的规划、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共存的规划。针对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共存及互相转换的问题,下图有详细规划。
图注:第十张“一”形关系商业区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使用转换 说明:依据商业区的早上、中午、下午的人群行为及车流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图注:第十张“一”形关系商业区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使用转换 说明:依据商业区的早上、中午、下午的人群行为及车流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图注:第十一张“一”形关系居住区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使用转换 说明:依据居住区的早上、中午、下午的人群行为及车流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图注:第十一张“一”形关系居住区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使用转换 说明:依据居住区的早上、中午、下午的人群行为及车流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图注:第十二张“一”形关系办公区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使用转换 说明:依据办公区的早上、中午、下午的人群行为及车流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图注:第十二张“一”形关系办公区公共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使用转换 说明:依据办公区的早上、中午、下午的人群行为及车流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设计感悟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