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7/07 17:02

浏览量

382
作品编号:ILIA-S-20185761
主创姓名:范沙沙 黄紫依 聂俊鹏
设计成员:范沙沙 黄紫依 聂俊鹏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复苏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注:地理位置分析 说明:项目位置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灵江村

设计说明

线上线下+田园综合体结合当地千年文化打造宜业宜游之地,农田区规划核心为“科技+文化”,总体布局为“四片区多节点、双荧光道、三廊道”。 游乐区—(1)玉米迷宫利用当地玉米植物设成内部围合状,在一些路旁又设休息点,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接触。(2)虚拟自行车车道围绕玉米迷宫,利用当地篱笆概念,起伏高低犹如山水画,加上随人体热量感应功能,白天晚上也能游玩。增加游客的游览时间,提高人量率,也利于打破当地农村一贯的寂静氛围。 艺术文化区—设置文化馆,该文化馆为半封闭空间,在每个小空间设置不同功能,如当地历史人物、事件投影回放,传播当地历史知识,设有开放性平台观景,利于当地学习科普文化及历史传承,更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认识。 欣赏区—(1)踏寻荷花池,保持池塘原状基础上,利用凹凸,形成下沉式、平地式景观,人便产生亲近荷花不同的心理状态。设置荷花池区,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手法,更是给当地增添一笔文人气息,“踏”“寻”寻找荷花的节气感及隐秘感。(2)观稻田画“佗”之一字代表了佗城的核心文化,利用稻田斑块的优势,制造由糯稻围合成的佗型文字,从而渲染出趣味,文人的分为。 体验区—(1)钓鱼体验,设置钓鱼台,给予当地人及外来游客另一种休闲体验模式,悠然自得的农村生活,钓鱼锻炼耐心,是一种休闲养生的手法,更有力熏染灵江村“鱼文化”的发展。(2)虚拟与现实体验,花海的欣赏,科技的体验,内围以虚拟与现实的设计,“现实”以四季为主的花海,而“虚拟”以人体热量感应,从而呈现出灯光色彩的变化;而外围主要以人体感应热量篱笆,表现主题。(3)农林果采摘体验区,保留农田的使用价值,设置科学排水,种植果蔬,提高当地居民的种植质量以及提供采摘体验区,给游客感受劳作特色和亲身体验感受。 高栈道设计—提供集观光休憩的功能,供游客体验高处俯视的视觉享受,感受这宛如风景画般的艺术美感。

图注:规划范围+地形地貌+现状分析 说明:规划范围“农田区”,周围以山围绕,地势平坦。现状道路、现状农田、现状水系分析。

图注:现状植物分析 说明:农田区大部分植物分为水稻、竹科、蕉科、菜类等

图注:方案推理 说明:线上线下+田园综合体结合千年文化打造宜业宜游之地,核心设计“科技+千年文化”,总体布局“四片区多节点、双荧光道、三廊道”。

图注:鸟瞰图 说明:四片区分布,游乐区、艺术文化区、欣赏区、体验区。

图注:彩平图 说明:多节点设计,玉米迷宫、虚拟自行车车道、文化馆、踏寻荷花池、观稻田画、钓鱼体验、虚拟与现实体验、农林果采摘体验。

图注:结构布局分析 说明:四片区多节点、双荧光道、三廊道;一水系、多分支;多出入口。

图注:道路分析 说明:主干道、次干道、空中干道。

图注:节点分析 说明:分为玉米迷宫、虚拟自行车车道、文化馆、踏寻荷花池、观稻田画、钓鱼体验、虚拟与现实体验、农林果采摘体验。

图注:视线分析 说明:视线高低、位置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不同,陆面的视觉更加亲近自然,而高空栈道视觉给人广阔、瞭望的感觉。

图注:游乐区—玉米迷宫 说明:玉米迷宫利用当地玉米植物设成内部围合状,在一些路旁又设休息点,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图注:游乐区—自行车车道 说明:虚拟自行车车道利用当地篱笆概念,起伏高低的木柱子围合外部游乐区,犹如连绵起伏的山水画,加上随人体热量感应功能,白天晚上也能游玩。增加游客的游览时间,提高人量率,也利于打破当地农村一贯的寂静氛围。

图注:艺术文化区—文化馆 说明:文化馆为半封闭空间,在每个小空间设置不同功能,如当地历史人物、事件投影回放,传播当地历史知识,设有开放性平台观景,利于当地学习科普文化及历史传承,更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认识。

图注:欣赏区—踏寻荷花池 说明:踏寻荷花池,保持池塘原状基础上,利用凹凸,形成下沉式、平地式景观,人便产生亲近荷花不同的心理状态。设置荷花池区,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手法,更是给当地增添一笔文人气息,“踏”“寻”寻找荷花的节气感及隐秘感。

图注:欣赏区-观稻田画 说明:“佗”之一字代表了佗城的核心文化,利用稻田斑块的优势,制造由糯稻围合成的佗型文字,从而渲染出趣味,文人的分为。

图注:体验区—钓鱼体验 说明:设置钓鱼台,给予当地人及外来游客另一种休闲体验模式,悠然自得的农村生活,钓鱼锻炼耐心,是一种休闲养生的手法,更有力熏染灵江村“鱼文化”的发展。

图注:体验区-虚拟与现实体验 说明:花海的设计,分割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设计,无论哪个季节都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的气息。而中间一线路,设置虚拟四季变化,因此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快速变化。

图注:体验区-虚拟与现实体验 说明:外围主要以人体感应热量篱笆围绕,“虚拟”以人体热量感应,以及吸光热能的荧光碎石,从而呈现出灯光色彩的变化。

图注:体验区-农林果采摘体验 说明:农林果采摘体验区,保留农田的使用价值,设置科学排水,种植果蔬,提高当地居民的种植质量以及提供采摘体验区,给游客感受劳作特色和亲身体验感受。

图注:高栈道设计 说明:高架栈道与项目相互联系,形态功能迎合场地环境,力图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良好衔接,提供集观光休憩的功能,供游客体验高处俯视的视觉享受,感受这宛如风景画般的艺术美感。

设计感悟

如何新颖打造田园综合体?如何吸引?如何竞争? 白天夜晚呈现“万物复苏”景象。白天,青山绿水。“游”栈道,带来的视觉感受;“闯”玉米迷宫,“感应”科技带来的震撼;“走进”文化馆,科普赵佗历史,学习客家、农耕文化。“赏”荷花池,出淤泥而不染。“观”稻田画,高处望“佗”字。“赏”花海,四季景象图。“静”垂钓悠然见南山。“体验”农林果采摘、播种,学习“粒粒皆辛苦”。夜晚,互联网开启新时代,尝试以古村落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科技,新颖的手法,在四片区、多节点用以体现。自行车道、跑道都采用LED灯将人体投屏在“篱笆”柱子上,荧光吸光热量。 如何提高村民收入与生活水平? (1)玉米迷宫,利一:玉米售卖;利二:游客买票方可进入体验。(2)钓鱼体验,利一:售卖鱼钩、鱼饵;利二:节假日可举行亲子钓鱼比赛,增加客流量。(3)文化馆,买票进入学习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游客慕名而来,对外提高知名度度。(4)农林果采摘,当地农民就地或网上售卖,而游客可以网上预定或亲身体验采摘、播种,为当地村民提供经济渠道,呼吁外出打工者返乡助力。节假日举行农林果采摘活动比赛,如亲子活动,优胜者可领取奖品或者免费一日游等(5)双道(自行车道、跑道),利用科技,使游客多逗留或慕名而来,甚至只为看一眼夜景而寻找民宿、宾馆小住,也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全程,更加吸引夏令营、学生写生等游客。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上一篇:和弦

0
379

下一篇:生活在历史上---工厂改造青年公寓

0
391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