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中的避难所

艾景奖组委会

2013/08/05 17:51

浏览量

896
作品编号:ILIA-S-20131270
设计成员:方海清 应雅靖 陈叶华 刘永超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道路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余震中的避难所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道路景观设计

图片属性:原始图01 图片描述:封面

设计说明

我们希望可以运用景观的方式保障居民在余震发生的时间段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似的露宿街头广场来预防余震发生的居民能有一个舒适的容身之所,同时减少地震灾难给我们内心带来的恐惧感,也可以改变余震过程中的混乱不堪的城市形象。我们设计的景观构筑物在余震前后都不会多余,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小品,公共艺术品,也可以设计成纳凉的场所。 避难空间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拆卸组合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在余震发生的过程之中适合不同空间场所、不同家庭的需要。余震未发生时,避难所可以发挥公共艺术品和纳凉场所点缀在城市街景当中,游人既可以参与其中休息也可以作为观赏对象。余震发生过程中,帐篷附在我们的避难设施之上形成避难空间,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空间中植物的种类还可以减少恐惧感,形成温馨的避难所。余震过程中,有环保材料设计而成避难场所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引导正常的生活秩序,以此来表达“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美丽中国的设计主题。

图片属性:原始图02 图片描述:针对问题分析

图片属性:原始图03 图片描述:需求分析

图片属性:原始图04 图片描述:构筑物安置分析

图片属性:原始图05 图片描述:演变分析

图片属性:原始图06 图片描述:材料与形式

图片属性:原始图07 图片描述:日景

图片属性:原始图08 图片描述:夜景

图片属性:原始图09 图片描述:余震中的避难效果图

图片属性:原始图10 图片描述:街景效果图

图片属性:原始图11 图片描述:效果图

图片属性:原始图12 图片描述:鸟瞰

图片属性:原始图13 图片描述:封底与立面

设计感悟

当今世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为了追究更享受的物质生活,往往不顾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污染破坏地球,但是对地球造成伤害愈多,最终这些力道仍会烦噬。一次次的巨大自然灾难摆在人类面前,似乎也向人类证明自然是无法抗拒的。而在这些大自然的灾害当中,地震发生的次数尤其多,并且愈演愈烈….. 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再到2013年雅安地震,我们正在经受着大自然一次次的惩罚。陕西省是收到余震影响非常多的省份,在汶川,玉树和雅安地震期间西安市的街头广场经常可以看到简易帐篷的身影,所以我们拟将设施放置在西安市区内部宽阔的生活街道边、公园内、 小型绿地以及各类广场中,将点(广场)、线(街道)、面(公园)连接在一起,最终在市区内部形成一个灾难庇护系统。 我们希望避难空间在余震中使用完毕后并不会被弃置掉,而是进行二次利用,长久的在城市中存在下去,继续摆放在广场、公园以及街道旁边作为景观和公共家具的一部分供居民继续使用。它的存在不仅不会是多余的,还会发挥它的景观效应服务于人,并且等到下一次的余震时它又会发挥它的原始的避难作用再次被人们利用起来。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