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15/09/01 18:11浏览量
1341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场地位于蓬莱市小皂村,是一个濒临渤、黄二海的弧形地块。该选址远离市区,疏于治理,场地内存在多处杂木林、弃耕地及废弃鱼池。滨海地带受盐碱侵蚀严重,仅有少数抗性强的杂草存在,观赏价值较低。
设计说明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根据世界鸟类迁徙线的位置考证以及相关资料的记载,该场地处于世界候鸟八大迁徙的主要路线之一,为候鸟群在繁殖期和过冬时迁徙的必经之地,也是鸟类在横渡太平洋时的主要落脚点,故每年仍有相当多的摄影家与鸟类爱好者光临这片废弃的场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随着城市的发展侵,滨海的鸟类栖息地被侵占了,鸟类丧失了滨海的家园和迁徙途中休息的场所,另外在历史上当地居民与鸟类和谐共居,而现在人们原有的和鸟类共生的记忆被磨灭,场地文化遭到破坏。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多年来该地区大量水生鸟类被非法捕杀,我们希望通过场所的构建,较少盗猎保护鸟类。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原有滩涂景色宜人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滩涂变成城市硬质场地,成为开发商利益的来源,大量湿地在开发过程中消失,鸟类栖息地受到威胁。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我们的设计希望能重塑鸟类栖息地,并且找回人与鸟共生的记忆。我们主要通过对现状地形的改善以及相应的景观措施,将滨水的一线作为城市与栖息地之间的缓冲区,利用泥沙堆积的原理,采用促淤手段形成鸟类栖息地的天然岛屿。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通过生态修复对驳岸进行改造,将原有的人工设施与自然相融合,解锁边缘获得更生态的空间。对遗址和废弃地进行改造和修复,使成为纪念、休闲、科普、教育的场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将场地内长时间停留的鸟类进行资料收集和分类,并对每类鸟类适宜的生境进行归类。在设计中根据鸟类数量和生理特征等进行场地构建。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追溯原有场所记忆,将生态农业与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人鸟和谐共居的记忆。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我们利用滨海地区季节性水位的变化来控制人与鸟类的关系。通过前一步在滨海湿地上借助泥沙堆积创设岛屿,配合水位的季节性变化与鸟类冬春迁徙规律特点,在丰水期时形成漫滩,隔绝人与栖息的鸟类。通过计算潮汐运动周期和高低水位,创造出季节性的候鸟栖息场所及观鸟点;在贫水期道路显露,此时无鸟类集聚,人们可以把湿地作为游览区以及鸟类文化体验区。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结合场地的演变历程,我们创设了高下随宜的景观廊道,一方面形成了视线引导和观鸟平台,增强了场地的体验性与使用度;另一方面连缀全园,为场地提供了上层交通,使部分土地在修复阶段仍保留可达性。在形式上以经典的红色配合工业化的结构和元素,力求唤起当地人对旧岁月的共鸣与对话,从而激发场地的人文特质。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剖面主要显示了廊道以及岛屿的建立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通过对现状地形的改善以及相应的景观措施,将滨水的一线作为城市与栖息地之间的缓冲区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通过对现状地形的改善以及相应的景观措施,将滨水的一线作为城市与栖息地之间的缓冲区
设计感悟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