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13/07/28 09:35浏览量
5130图片属性:总览 图片描述:21世纪是一个开放时代,多元化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就景观而言,新的人工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步介入渗透,诸多思潮也引领着其行业发展。如今处于国家高速发展的时期,基础工程的修建使得用地的矛盾逐渐凸显。 在对比研究其他墓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技术和风格作为主要考量因素,流线、视线、功能和空间关系主要影响着场地给人的感觉体验。另一方面,墓园由于特定的功能指向,不仅仅作为休憩游赏的艺术品,更是承载着许多人的纪念场所,他们会在这里经历一些在其他功能绿地上不会也无法产生的意识行为和体验。即便墓园仅仅是记录而不是艺术品,依然不会减少其魅力依存。 近年来由于公墓用地不断提升、城市内多处增设生态墓园,宣城市宣州区殡葬管理局希望对宣城市陵阳公墓进行改造,以解决用地问题以及与其他新型墓园的竞争问题。这或许并不是宣城市宣州区殡葬管理局独自面临的问题,许多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近代建成的公墓都面临着这样的处境。 设计师其实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隐藏悲伤并富有美感的怡人风景更能打动人,另一方面则是面对着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离去,集体式的纪念显得似乎有些不近人情。面对生者与已逝者,个人与很多人,设计师单单通过追求空间序列与空间“帧”的完美,所表达出的尊重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而对于大众而言,关于墓园设计的期望很高:这里能否减轻我的痛苦?这里能不能提供一种反思和改变的力量?这里能不能为我们带来利益? 在重复的悲痛中人类会变得麻木,但很少有人面对重要的人的死亡时候依然无动于衷,所以这样的土地承载着很多寄托。对上述问题进行归纳,定义问题为:在用地需求和人工技术的变革中如何包含延续场地生命的因素。
设计说明
图片属性:总览 图片描述:21世纪是一个开放时代,多元化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就景观而言,新的人工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步介入渗透,诸多思潮也引领着其行业发展。如今处于国家高速发展的时期,基础工程的修建使得用地的矛盾逐渐凸显。 在对比研究其他墓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技术和风格作为主要考量因素,流线、视线、功能和空间关系主要影响着场地给人的感觉体验。另一方面,墓园由于特定的功能指向,不仅仅作为休憩游赏的艺术品,更是承载着许多人的纪念场所,他们会在这里经历一些在其他功能绿地上不会也无法产生的意识行为和体验。即便墓园仅仅是记录而不是艺术品,依然不会减少其魅力依存。 近年来由于公墓用地不断提升、城市内多处增设生态墓园,宣城市宣州区殡葬管理局希望对宣城市陵阳公墓进行改造,以解决用地问题以及与其他新型墓园的竞争问题。这或许并不是宣城市宣州区殡葬管理局独自面临的问题,许多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近代建成的公墓都面临着这样的处境。 设计师其实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隐藏悲伤并富有美感的怡人风景更能打动人,另一方面则是面对着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离去,集体式的纪念显得似乎有些不近人情。面对生者与已逝者,个人与很多人,设计师单单通过追求空间序列与空间“帧”的完美,所表达出的尊重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而对于大众而言,关于墓园设计的期望很高:这里能否减轻我的痛苦?这里能不能提供一种反思和改变的力量?这里能不能为我们带来利益? 在重复的悲痛中人类会变得麻木,但很少有人面对重要的人的死亡时候依然无动于衷,所以这样的土地承载着很多寄托。对上述问题进行归纳,定义问题为:在用地需求和人工技术的变革中如何包含延续场地生命的因素。
图片属性:鸟瞰图 图片描述:在陵阳公墓改造项目中,对突出的场地因素进行利用,并对传统的墓葬形式进行逐步革新以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首先通过选取场地至高点附近位置,通过灵骨塔控制视线,南侧灵骨塔吸引外侧人群,人群在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北侧的灵骨塔逐渐凸显,由于前路“L”型空间,人群在到达停车场位置时,视线完全由北侧灵骨塔引导,南侧消退。主路采取“之”型路的手法沿着山形蜿蜒至山顶灵骨塔,并通过拱形天桥夹景。东侧的拱形天桥桥身有细微的镂刻,阳光通过镂刻洒落在路上,试图营造一种清幽的意境,桥身能很好的与水阳江东侧的五星乡进行对景。左侧的壁龛与中部的葬礼堂是利用天然的山坑高程建造而成,壁龛是引入的新的墓葬形式利用竖向空间以解决用地紧张,葬礼堂主要是丧葬活动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从南侧到北侧,是传统公墓形式的逐步过渡革新,分别从墓葬格局和墓葬形式两方面进行。东侧通过对原有交通组织的再组织增加使用者与场地更多的接触,增加更多变化的空间,人视感受的多变对于情绪调节起着积极作用。再向北是扩展的生态树葬区域。墓葬形式还包括对墓碑进行革新,新的墓碑高度逐渐与地面接近,并采取一种随机的方式,墓碑之间又形成多变的空间,整个场地以一种有机多变的形式生存并提供使用者更亲切的体验。
图片属性:现状分析-空间序列分析 图片描述: 首次考察设计场地,感受到来自场地传达出的自然力,对于能否理解这种自然力,并且进行设计学意义上的隐喻、控制和升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但非常肯定并坚定的思路产生了——保留下原场地流线的节奏,即入口的前奏进入园区的悠扬的慢奏,接着豁然开朗的主体部分,之后是爬山时不断加强的重音,最后山顶高潮部分的合奏。基地考察的意义是巨大的,这种源于心灵的强烈设计的冲动,对场地的尊重敬意和人们的寄托,都非常清晰且深刻的烙印于我的脑海里。 笔者将原场地的流线节奏,起承转合四部曲。入口的前奏进入园区的悠扬的慢奏,接着豁然开朗的主体墓区部分都提供了很好的景观节奏,在改造的过程中只需要稍微修饰即可,空间关系很打动人。但若是将1234段联合起来看,节奏有些过于平缓。如图13所示,2段之后进入3段时,视线只在切换的那一时刻开阔充满变化,在到达4段之前,3段的视线都是游离全区的,因此在这里恰巧是改造空间关系的最佳时段。在4段位置,百步台阶以最直接的方式贯穿至山顶并与顶部亭相对,这种手法确实能形成一定的气势但又易形成第一印象上的压迫感,但如何通过一定层次增加3段至4段的变化关系以及增加到达山顶与之前的对比关系对设计的落实提出了挑战。因此在该场地原有的流线和这种新空间节奏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图片属性:现有因素 图片描述:策略将整个园区突出的现有场地因素分为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上段所说的空间序列组成的节奏,其余四个方面为地形、植被、水系和人工设施。在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场地的西北角,两个已经废弃的采石场。由于其存在改变了地形本来的景观面貌,并形成高程差。这种需要将周边环境与空白的采石场地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西班牙巴塞罗那伊瓜拉达公墓,其借用丘陵地势利用高程差将竖向面积很好的利用起来,并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仿佛从大地长出来一般。希望更好的利用这两块坑地,并营造出一种既与墓园主区联系又不造成干扰与抢戏的宁静氛围,常规的依附于山形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了。 现在这片场地的布局模式采取的是一种类似英国风景式园林设计手法的自然式的布局——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墓园景观空间模式,与历史上曾经规整严肃的布局算是前进了一步。但是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自然式的布局运用在墓园空间里,若是仅仅只是用于墓区的划分,则显得有些趋于形式了。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布局背景下,空间节奏对现在场地因素(如采石场和高低地形)的忽视和弱化反倒被突出的更加明显了。换而言之,若设计策略上将上述罗列出来的现有场地因素作为首要考虑对象,那么墓园的骨架结构就必须要作出调整,改变墓园空间序列的节奏突出其地域特色的场地因素。
图片属性:平面图 图片描述:在感性的感受之外,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制定策略。就这片场地而言,主控场地特质的因素有主路流线、视线郁闭开合度、采石场的处理、火葬场的改造四个点。其他的控量都是依附于这四个点之下的,并相互影响。 前文已经叙述过空间节奏在这个案例中的优劣,通过设计师式的思维我将这种保留截取在一个事先拟定好的层面上,并对主路流线进行改造。为了强化采石场和高低地形,现有的墓园骨架就需要作出调整。在不少纪念型景观案例中,设计师都提出过“之”型路的概念。提出这类改变原有道路形态流线的策略,往往是存在与现状的冲突和矛盾,比如不得不保留的树林或者试图营造特殊的体验,设计师不惜以牺牲便捷为目的。从陵阳公墓选址地形来看,中间山形围绕的凹下空间是静谧氛围营造的最佳场地,这里依然保留了原场地从入口直到山顶脚下的一长条路。 视线同味道和声音一样,都起着引导的作用。从主路大道望向营盘山与从公墓入口望向至高点,都缺乏着这样的引导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到此地的人们只是简单的找到需要祭奠的墓碑,放下花束甚至哭泣一会儿,然后就此离开。这一定不是这块场地的唯一功能,若是单纯的个人式的纪念,陵阳公墓则依然仅仅是一种功能上的使用品。要发掘其记录的特性,就要最大程度上提供参与者与场地接触的可能与时间。在策略上,“之”型路线的选取和视线的牵引都能提高这一可能性。在南北山峰的至高点上作为灵骨塔的选址,南面的灵骨塔作为引入墓园的一部分,北面的灵骨塔则作为全园的视线引导部分。另一方面,在两面灵骨塔之间的山脊背上,具有非常棒的景观视线点,陵阳公墓东面隔江的五星乡在无意识间成为了这里的景观背景。在最初的踏访,由于望见那边水田与雾气、嫩黄色与草绿色而一扫而光的郁闷心情,就决心将这样的体验感受分享给以后来访此地的人们,拱桥平台的想法就是始于这里。 场地由于两个采石场形成的天然坑地,很自然的与本身的山形形成了高程的差距。位置B处的山坑、园区入口、北侧灵骨塔形成了天然的视线关系,这里与“之”型路并列为引向灵骨塔的道路。参考颐和园视线控制和游线之剥离,这里将这个山坑轴线改为虚轴。
图片属性:概念生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葬礼堂 图片描述:世界上有一种材质可以透彻的映射出天空的颜色,就是玻璃,它的魔力不仅在于可以扩大空间,更在于内部的人可以将外界的景观框入另一个空间,是变动的墙画。 葬礼堂依然采用钢化玻璃和钢构架的结构,在与周边环境相对应的位置,进行覆土设计,算是对山坑形状的一种修饰与改变。沿着水系支流穿过瀑布,透过玻璃恰巧望向远处坡地的景象。
图片属性:场地立面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格局--轴线设计 图片描述:经过某段之后,郁闭度骤降视野开阔的过程。改变了路的骨架,延续着地形和试图突出的视线的指引,构成“之”型路。这里主要是与先前空间感受的一种对比,这里在开阔的大背景下,营造出一种更丰富的空间,如“之”型路的拐角处,以及与拱桥的衔接处。
图片属性:格局--道路组织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格局--墓碑摆置 图片描述:依然保留原有的墓葬地点,但是对于新旧墓碑开始进行划分,新的墓碑逐渐的降低高度,在之后的某个时间点,墓碑将接近于草地,最终个人形式化的记录归于一种自然。并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也包括对于采石场坑地的改造,利用高差地形进行壁龛式陈列。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支路进行再组织,不是单纯的如自然风景式的道路曲线,而是增加参与者与场地接触的可能。 以丰富的场地体验。
图片属性:细节--光之投影 图片描述:阳光透过拱形天桥上的镂刻照射在地下的植被上,其上刻印的内容斑驳而灵动,随着人动而影动,为墓园增加了生机,并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对逝者的故事和姓名进行一种纪念。
图片属性:细节--前奏体验 图片描述:这个部分是由两侧的圆柏夹合而成的空间,保留了原有的3m宽度的混凝土路面。原路两侧是单一的行道树,后期改造则将两侧植被层次丰富,下面铺洒种植安徽特有的乡土植被,油菜花。并在一侧安置地面照明灯。 两侧圆柏刚好形成夹景,将远处营盘山的天际线囊括,其上灵骨塔刚好影影绰绰显现。在这一段的空间掌控中,先是南侧灵骨塔的显现,接着在随着靠近的过程,顶端灵骨塔又消失,进入圆柏路又出现,拐弯后又消失的过程。 恰巧符合“前奏”的意蕴,引人入胜但是又含而不露。
图片属性:细节--前奏体验与场地中塔的视线引导关系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鸟瞰图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现状分析 图片描述:策略将原场地的流线节奏,起承转合四部曲。入口的前奏进入园区的悠扬的慢奏,接着豁然开朗的主体墓区部分都提供了很好的景观节奏,在改造的过程中只需要稍微修饰即可,空间关系很打动人。但若是将1234段联合起来看,节奏有些过于平缓。如图13所示,2段之后进入3段时,视线只在切换的那一时刻开阔充满变化,在到达4段之前,3段的视线都是游离全区的,因此在这里恰巧是改造空间关系的最佳时段。在4段位置,百步台阶以最直接的方式贯穿至山顶并与顶部亭相对,这种手法确实能形成一定的气势但又易形成第一印象上的压迫感,但如何通过一定层次增加3段至4段的变化关系以及增加到达山顶与之前的对比关系对设计的落实提出了挑战。因此在该场地原有的流线和这种新空间节奏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图片属性:平面图与概念生成 图片描述:视线同味道和声音一样,都起着引导的作用。从主路大道望向营盘山与从公墓入口望向至高点,都缺乏着这样的引导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到此地的人们只是简单的找到需要祭奠的墓碑,放下花束甚至哭泣一会儿,然后就此离开。这一定不是这块场地的唯一功能,若是单纯的个人式的纪念,陵阳公墓则依然仅仅是一种功能上的使用品。要发掘其记录的特性,就要最大程度上提供参与者与场地接触的可能与时间。在策略上,“之”型路线的选取和视线的牵引都能提高这一可能性。在南北山峰的至高点上作为灵骨塔的选址,南面的灵骨塔作为引入墓园的一部分,北面的灵骨塔则作为全园的视线引导部分。另一方面,在两面灵骨塔之间的山脊背上,具有非常棒的景观视线点,陵阳公墓东面隔江的五星乡在无意识间成为了这里的景观背景。在最初的踏访,由于望见那边水田与雾气、嫩黄色与草绿色而一扫而光的郁闷心情,就决心将这样的体验感受分享给以后来访此地的人们,拱桥平台的想法就是始于这里。
图片属性:葬礼堂与立面图 图片描述:世界上有一种材质可以透彻的映射出天空的颜色,就是玻璃,它的魔力不仅在于可以扩大空间,更在于内部的人可以将外界的景观框入另一个空间,是变动的墙画。葬礼堂依然采用钢化玻璃和钢构架的结构,在与周边环境相对应的位置,进行覆土设计,算是对山坑形状的一种修饰与改变。沿着水系支流穿过瀑布,透过玻璃恰巧望向远处坡地的景象。
图片属性:格局-轴线与道路设计 图片描述:过前段之后,郁闭度骤降视野开阔的过程。改变了路的骨架,延续着地形和试图突出的视线的指引,构成“之”型路。这里主要是与先前空间感受的一种对比,这里在开阔的大背景下,营造出一种更丰富的空间,如“之”型路的拐角处,以及与拱桥的衔接处。
图片属性:墓碑摆置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细节设计 图片描述:在通过轴线、吸引子、时间来寻找秩序的设计过程中,内涵的丰富靠的则是细节。借用文学术语,则如同确定句式结构之后词汇的变换。比如采用什么样照明的方式,对场地的体验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且又延续了场地的地域特性。又比如通过怎样的摆置,人在坐于座椅的时候,既满足了休息的需要又能融于座椅,成为外界看到这里的一部分。就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图片属性:前奏体验及与场地视线引导关系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