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西南山地景区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153089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名称:山水间•西南山地景区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区规划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14鸟瞰图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景区内,坐落于湖的西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场地东南侧有一度假酒店及其酒吧街、别墅区。设计既要为酒店服务,同时也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度假区供人们游玩。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彝族三色文化,将其抽象提取再现形成复合的景观步行系统。最终将场地划分为三线、三面、多点的格局。三线分别为大小不同级别的交通路径,形成了“一主多辅”的景观道路系统。三面为三种不同的活动体验区,多点则为不同层次与功能的景观节点,有机分散布局,重点集中营造,最终形成了层次分明的道路与空间。各公共空间节点功能不单一,不限定,多用途并注重可持续性使用。并通过对景错落的关系,减弱对空间不连续的影响,各景观节点互为借景、框景、对景。
设计致力营造一个可持续的景观,从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凸显出景观的可持续性。从社会角度来看,设计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湖文化景观”,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车水捕鱼的传承,弘扬当地传统民俗。在环境方面,分阶而植的植物与梯田的结合不仅构成层次丰富的景观,也形成污水进化系统,结合进化处理
池,对污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进化处理,提高场地自身进化能力,加强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连接。在经济方面,场地中种植当地特色植物与生产性植物,
在为游客提供特色活动时同时带动地区经济活力,促进发展规模。营造出一
个集休闲娱乐与特色体验于一体的,极具云南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度假区景观。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展板1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展板2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区位、文化、场地分析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3设计概念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2设计原则、目的分析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4总平面图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5景观分析图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7水循环分析图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6植物配置图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8景观节点A:人行天桥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10景观节点B:有机生态园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9人行天桥效果图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11有机生态园效果图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12景观节点C:车水捕鱼
图片属性:JPG
图片描述:13车水捕鱼效果图
设计感悟
抚仙湖景区伴随着旅游开发、游客的不断介入,自然系统受到了一定的干扰,环境出现了恶化现象。在设计中,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具有了一定的感悟。
1.如何恢复土地的自然属性
尊重现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设计中,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这块土地上所有的自然气质,不能一律把土地推平。在尊重地形、尽可能保留这些场地独有的自然痕迹同时,需要我们努力保留、发掘、调理出当地的自然气质。尽可能减少干扰和破坏自然系统自我再生能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并努力恢复自然的可再生能力。
2.从文化中汲取养分
云南的本土文化中,有许多营养可以挖掘。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当地传统的风俗习惯是一座的宝库。在设计中,需要体现了本土的文化艺术,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充分展现出地域文化的魅力。
3.生态
我们正以最脆弱的生态系统维系着最严峻的生存负担,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以牺牲原来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人工雕琢的美的做法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培养出生态的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及生态过程之美,在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