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逝去的海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8/25 11:34

浏览量

588
作品编号:ILIA-S-20153066
设计成员:郑爽 李晨 孙慧姝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名称:寻回逝去的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区规划

图片属性:平面及分析 图片描述:本张主要是对场地现状的一个分析,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以及一张完整的平面规划图。

设计说明

本设计基地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香格里拉纳帕海,这里是藏族人民的聚居地,他们有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同时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湿地区,许多鸟儿选择到这里越冬。 但是近些年来,无序的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发展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主要问题分成三种: 第一,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遍布在草原和湿地中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湖中,使得湿地环境恶化。 第二,游客数量增加,践踏草坪;骑马旅游的无序线路和机动车在草场上随意行驶;家猪拱地,使得草根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均导致了脆弱的草场生境遭到破坏。 第三,人们为了开垦耕地和牧场,开挖排水沟,人为炸开落水洞,使得湿地和水体面积严重下降。土壤板结,蓄水能力下降,湿地退化程度加快。我们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景观手段进行设计,通过路径网和集水装置来改善草原环境;垃圾浮岛来解决洪水和水体污染问题;填埋排水沟和地质博物馆来解决湿地退化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使得湿地重现之前的场景,同时努力让自然做功,在良性循环下形成更好的旅游和生产生活发展。

图片属性:具体措施及展望 图片描述:本张是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的具体做法,以及在这些措施实施之后的一个对未来的展望。

设计感悟

为了使人类的行为和自然过程达到协调发展,创造有再生能力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景观在过去半个世界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着眼于生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从仅仅关心某种特有类型的景观实践所具有的可持续特征,发展到所有的建设项目。与此同时,过去单纯专注于创造形式美的所谓“高雅的设计”正在逐渐融入生态的完整性之中。 我们本次的设计选址定位云南的纳帕海湿地。由于外来旅游人群、当地居民对湿地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湿地环境的严重破坏,具体表现为湿地面积减少,水质变差,土壤含水量减少,而湿地作为最重要的环境资本,对于社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表现出的巨大的调节作用极其重要。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对纳帕海湿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并且努力尝试对于相应的问题所能够实现的景观可能性的措施手段,并且对于场地未来10年,50年甚至百年之后通过景观手段的修复之后,湿地环境能够持续散发出他所应有的功能、价值和魅力。 随着全球范围内“绿色革命”的深入开展,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寻求环境与人工生态学的结合,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分工合作和协同整合来综合的、系统的、多目的地解决和协调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