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人造天坑

艾景奖组委会

2014/08/30 02:41

浏览量

613
作品编号:ILIA-S-20142399
设计成员:潘会新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城市呼吸——人造天坑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设计构想:人工天坑,地下森林,城市之肺。 设计理念:主流生态景观发展方向,城市与自然融合,景观逃离生硬,城市回归自然。 建筑构成:主体分为两部分,地上现代风格城市综合体商业区,地下人造天坑森林休闲区。地上建筑主要以简单的几何体构成,外墙采用中国传统色彩的:枣红、绯红、素色、铜绿,配以大玻璃幕墙;位于入口西方的“凸”字形建筑中心,设计有一直径23米的“小天坑”直通地下3层,与“地下森林”相连接;直径105米的地下森林深入地下15米,种植大乔木,形成一处人造“原始森林”景观,在局部形成小气候,提升环境质量,而“森林”中高处的休闲区建筑则带给人“浮”于森林顶端的感受。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自然科学发展至今,我们仍然不能说完全搞懂了自然是什么,不提各种繁复的理论,直说自然的重点,我认为是万物的联系构成了自然,而我们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在地球上是如此的独特,转换了大量的资源为我们的所需所想,地球的变化如今时以日计,对于地球的环境的变化,我以为只有使用不当,而没有“破坏环境”一说,是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完美的使用这些资源,而造成的大量损耗。这种万物的联系一直在探索之中,我想亦是向正面发展的。“城市呼吸”这座建筑是我们对人与自然联系的理解,希望能使人加深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自然本是纯理性的,本案构思时首先思考的是人性的理性一面,与自然相通,人的理性思维的刺激产生了这些高低错落的几何建筑,矩形的相切垂直,建筑材料出主体的钢结构全部采用再生材料甚至植物城墙,是否就对应了主题“城市回归自然”?之后我们二人不断的讨论,认为人存在与自然之中,是其中的一部本,人有感性理性两面,那么自然亦有了感性的一面。再多的生物材质也比不上货真价实的植物,不需要普通的植物景观,我们需要最接近自然的植物状态。自然界种存在的天坑中的森林往往是最接近甚至就是原始森林,而天坑这样的景观又是大部分地区难得一见的景观,因此我们把几种元素相结合,最终得到了这个在城市中心的“人造天坑森林”。 此番赛事的过程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希望我们能成为一名有良心的设计师,向又美又快又便宜的终极目标不断迈进。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