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引风入怀——风环境导向下的城中村空间热舒适性改善规划设计
作品编号:ILIA-S-WORL12498
主创姓名:徐晓慧 杨茜茜 张诗菡
设计成员:周畅 武子贤
申报类别:其它 - 旧城改造、居住社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
项目名称:推窗见绿,引风入怀——风环境导向下的城中村空间热舒适性改善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
指导老师:崔子淇 任洁
项目地点:深圳市西乡街道
项目规模:1.61km²
项目类别:其它-旧城改造、居住社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
一、整体平剖效果与场地基础条件分析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城中村为代表的部分围合性区域热环境不断恶化。本次设计关注城市化程度100%且人口密度较高的深圳市,项目选址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区域内少山脉遮挡和工业污染,受城市扩张包围,周边绿地资源匮乏,场地矛盾突出。
设计说明
1)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城中村为代表的部分围合性区域热环境不断恶化。本次设计选取的深圳西乡街道具有建设年限久、街区内部密度高通风不畅等突出问题特征,街区内部热环境恶劣,对于研究城中村热舒适性改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本此街区更新设计,首先在规划层面上首先对原有建筑布局进行优化,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改动无法触及区域,进一步利用风,进行景观补充设计。以达到节能减排,改善城区内部热环境,提高街区居住适宜性的最终目的;
3)在建筑优化层面:采用挖空与合并、起伏、后退等综合策略,对可改动区域进行局部建筑优化,通过CFD模拟结果,以及相关经济指标核算,多次对比得出最优施行方案;
4)在景观优化层面:通过设置风优化装置,局部改善风速风向以及风中的水汽含量,扩大舒适风区域;与此同时通过拓宽整合绿地空间、提高区域内绿化率,合理利用清洁能源,提倡绿色出行等方式,减少碳排放排放量;
5)与此同时,通过开发智能兑换APP、开展“清凉一夏”快闪活动等方式,提高场地互动性与公众参与度,打造低碳环保,环境优美的新社区。
二、场地内部分析与建筑设计策略
通过历史沿革分析以及网络数据搜集等方式得出场地具有:建成年限久远,场地内部建筑密度高,受场地周边后建成建筑所裹挟等特点;场地的问题集中在:景观质量差,内部通风条件差,活动空间确实等。因此,设计采用先建筑后景观的优化思路。
在建筑优化层面:采用挖空与合并、起伏、后退等综合策略,对可改动区域进行局部建筑优化,通过CFD模拟结果,多次对比得出最优施行方案。
三、鸟瞰(建成效果展望)与景观需求分析;
在景观层面中,通过对建筑改造后的空间进行分类,并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整体设计将围绕生态绿色和人群需求展开,同时,通过调研总结出西乡街道的人群普遍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观景、交流、通行和娱乐。
四、景观策略
景观策略主要利用建筑规划后的良好通风环境,通过放置风优化小品,进一步改善基础环境。在此基础上,以前期空间分类和人群需求为依据,进一步对三种空间进行需求细化,并针对需求,围绕注入绿色生态、扩宽活动空间,增加场地活力三个主题分别提出针对性改造意见;打造休闲娱乐口袋空间,绿色畅行街道空间,观光纳凉滨水空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开发智能兑换APP、开展“清凉一夏”快闪活动等方式,提高场地互动性与公众参与度,打造低碳环保,环境优美的新社区。
设计感悟
设计关注低碳理念,贴合主题宗旨,以城市热岛为设计背景,关注因城市扩张被包裹的高密度区域,通过宏观层面的模拟、中观层面的改造、微观层面的介入三个层次的设计,旨在为被城市热环境包围的居民带去一丝凉风,一片绿荫,为旧城生态型改造提出新的可能。
设计亮点
1)先规划后设计。规划层面的建筑优化改动为设计创造良好基础条件,设计层面补充了规划无法介入的细部空间;两者相互补充,更好的改造原有空间;
2)CFD模型的运用,使得规划层面的建筑优化具有科学性;
3)风优化小品的应用,通过微小尺度的改动,提升环境舒适性;
4)智能APP开发与相关活动开展,提高公众参与度与环保意识。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