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篇“锈”轶 “碳”望未来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3/20 11:50

浏览量

6623
作品编号:ILIA-S-WORL12458
主创姓名:穆晓晶
设计成员:王一涵 张新爽 于佳坤 孟春霖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更新改造类 - 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项目名称:锦篇“锈”轶 “碳”望未来
院校名称: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郝鸥 谢占宇
设计时间:2024-03-12
项目地点:沈阳市工人文化宫
项目规模:62682㎡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更新改造类-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封面

设计说明

沈阳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见证了国家工业的发展,铁西区是沈阳人回忆的装载,工人文化宫更是工业区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并作为工业遗产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前,在“碳中和”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如何进行工业遗产低碳化以及使其周围环境活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设计试以沈阳市工人文化宫及其延伸的卫工明渠滨水区进行景观更新设计,以期为其他工业区低碳活化提供设计思路。 本设计定位为实现“源头减碳,技术赋能,生态碳汇”齐步发展。设计策略有:第一,利用铁西区工厂的符号性及文化资源,将工业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保留并延伸场地廊架,并将铁西区老照片与景观小品相结合,实现对废弃材料的可延续与再利用;第二,通过新技术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动能等更新场地设施,满足场地能源的自给自足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服务功能最大化;第三,恢复和改善场地的生态环境,蓝绿空间双碳协同提升场地碳汇量,最大化达成场地“零碳”计划。

前期篇

方案篇

策略篇

设计感悟

本设计实现“源头减碳,技术赋能,生态碳汇”的齐步发展,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并融入工业文化元素,采用新能源技术手段,恢复和改善场地生态环境,最大化达成场地零碳计划,为工业区低碳活化提供新思路。

设计亮点

设计创新性 本设计定位为实现“源头减碳,技术赋能,生态碳汇”齐步发展。设计策略有:第一,利用铁西区工厂的符号性及文化资源,将工业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保留并延伸场地廊架,并将铁西区老照片与景观小品相结合,实现对废弃材料的可延续与再利用;第二,通过新技术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动能等更新场地设施,满足场地能源的自给自足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服务功能最大化;第三,恢复和改善场地的生态环境,蓝绿空间双碳协同提升场地碳汇量,最大化达成场地“零碳”计划。 需求满足性 本设计共有 27 个景观节点,分别为入口广场、时光回廊、文创展示、鱼跃喷泉、读书驿站、国徽广场、歼机模型、绿廊通道、商业街道、溯光空间、林荫夹道、树阵广场、工业齿轮、林下泊车、休憩广场、雨水花园、运动器材、儿童天地、宁波碧潭、木下闲栖、阳光聚场、生态湿地、亲水云台、静水连桥、梯台花海、观水眺台、倚画栖林。满足老年、青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生活需求,打造一个全龄化可供聚集、休憩、教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式空间。 设计美观性 本设计以直线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以工业特色的锈红色景墙串联场地,景墙展示了铁西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辉煌的历史,从 1905 年第一个工业企业的建立到逐步探索成为“共和国长子”,再到解放后的转型阵痛直至今天的调整改造振兴的发展局面娓娓道来,让游客身临其境体会铁西区的工业文化。在滨水区域设计了层层叠叠的梯台花带景观和亲水平台,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景观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成本效益性 本设计在空间上不仅能使景观园林的层次不单一,而且还可以节约空间减少园林设计及建造的成本。通过植物的搭配,利用地形构建树林草地时为节省空间丰富园林设计的效果,做到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设计通过构筑物、密植的植被、景观墙等以达到空间景观的搭配,这样的手法被称作是人造微地形。人造微地形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更能丰富空间的层次,降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设计效益。 可持续性 场地内部主要能量来源为太阳,所以场地主要可利用能源是太阳能。其次,通过对场地热力图与降水以及风能源图分析,可以得到场地内部游客提供能量大于剩下二者,再次为风能,最后为雨水提供的能量。所以设置了风光互补,太阳能雨水能互补,人力与太阳能互补,以使得场地内部绿色设施产生能量最大化,保障场地设施运行并且有对外输送。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