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4/03/16 21:38浏览量
3877现状背景和场地平面
本次景观设计以“碳寻设计,溯回自然”为主题,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展开。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湿地这一生态系统,不仅是因为湿地具有强大的涵水固碳能力,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因为湿地本身具备的生态韧性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缓冲作用。“碳中和”与“碳达峰”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它们不仅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更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碳汇建设,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方式,增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设计说明
触媒思想和数学建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借助数学的极限思想,对地块碳环境在2030年和2060年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合理预测。这为我们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以崇明岛为例,探讨城市扩张的未来趋势。通过构建“湿地缓冲带”,我们旨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为崇明岛乃至更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策略和修复手段
我们分别从水质、植物和土壤等不同层次入手,对地块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通过净化水质、恢复植被、改善土壤等措施,我们成功地提升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我们积极探索碳汇建设,充分利用场地的土地利用性质,增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通过保护和扩大这些碳汇,我们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触媒实施路径解析
我们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在能源节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公共空间举办科普节碳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实践。例如广场凳经过节点设置展览区,展示关于碳排放、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科普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互动式的展示装置以及VR体验,让参与者直观地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节碳的重要性和方法。 最后,我们期望通过本次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还能够为生物和人们创造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在这个空间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系统恢复健康,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样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头条:
南山营绿,麓下共栖——基于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理念的秦岭北麓绿色乡村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