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野而生——汕尾市红海湾捷胜片区生态景观规划与修复策略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30 23:22

浏览量

3480
作品编号:ILIA-S-202312374
主创姓名:刘德义
设计成员:陈玮婷 巫嘉怡 谭林茵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项目名称:向野而生——汕尾市红海湾捷胜片区生态景观规划与修复策略
院校名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赵建华 、卢丹梅
设计时间:2023-08-20
项目地点:广东省汕尾市捷胜镇
项目规模:规划面积约20km²,涉及海岸线12km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问题聚焦、基地理解与设计思路

规划区地处汕尾市捷胜镇南部,东临沿海,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海岸线约12公里。作品以再野化这一新兴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法进行捷胜镇海岸生态修复,旨在将捷胜南部海岸带建成以体验本地海滨文化与景致的野化海岸社群。

设计说明

本作品名为向野而生——汕尾市红海湾捷胜片区生态景观规划与修复策略。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大国家战略任务。但海洋危机、核污水排放、海平面上升等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频发使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压力。设计以广东省汕尾市捷胜镇海岸带作为重点规划地区,旨在通过捷胜海岸现实基础上,研究和评述再野化概念与实践,提出基于再野化背景的海岸生态修复新思路,倡议在开放的模式下发展自然生态,让捷胜海岸在未来的自然发展过程中重新获得主导地位并恢复自我修复的能力。

▲生态评价与设计策略

作品从山、水、林、田、湿地、沙、岛、海八方面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围绕捷胜海岸探讨再野化理念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捷胜镇滨海沿岸的生态问题,根据不同生态修复类型从再野化的理念到实践、再野化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以“内疏”和“外防”两条线索串联把土地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动植物、构筑红树林“绿色长城”三大再野化路径,锚固生态本底,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捷胜资源优势,促进宜居宜业的捷胜渔村建设。 1.防内忧——把土地还给自然,野化的家 构建区域生态格局,区域维度上抓源头河道,构生物通廊;横向维度上看生态多元与强连续性;纵向维度上系尽林缘带与强山水联系性。马岭山、牛肚山、烟墩山山林生态斑块构成生态绿廊;东坑湖、九佰岭、双石湖、石狗湖绿地生态斑块构成生态蓝廊。 2.防内忧——把自由还给动植物,原生的家 捷胜南部滨海带物产分为六大类——淡水类、羽毛类、虫类、作物类、花草竹木类和水产类。依据山林生态斑块与龟龄岛,构建六大生态种子库。构建捷胜生态系统健康指示性物种,构成捷胜乡土群落生物授粉体系和捷胜滨海草-鱼-鸟生物链体系。 3.抵外患——筑一座“绿色长城”,守护家 红树林特殊的生长环境进化出的根系不仅能够适应潮涨潮落,防止海浪冲击,还可获取营养,呼吸空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设计中以“呼吸根”为原型,打破原有硬质驳岸,重构湿地基底,形成指状渗透,扩大红树林生长空间。

▲节点设计

4.再野化——保护与开发 在规划定位上,捷胜南部海岸带以享风情渔村之乐、筑海洋生态之韵为主题,把捷胜南部海岸带建成以体验本地海滨文化与景致的野化海岸社群。 三线四区的空间结构以串联空间功能,形成不同的游憩体验。三线,即北线山川屏障,中线渔村风光,南线壮阔海港;四区,即生态保育区、风情渔港区、文化展示区、生态滨海区。 生态保育区:在沿山体绿带内设置系列小花园、林涧花堤、趣味林间生态栈道、生态树屋、军宿营地、青少年生态科普基地等景点,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湖边休闲、娱乐和游憩的活动空间。 文化展示区:该片区以漂流图书馆和击浪景观为亮点,以科普展示为重点,发展海洋文化,展示捷胜海洋魅力和地域特色文化。 风情渔港区:该区域依靠沙坑村、牛肚村、石岗村、沙角尾村海洋资源,通过植入旅游业态,兼顾海产养殖,发展为特色滨海综合旅游片区。 生态滨海区:该区域依据捷胜南部滨海区域与龟龄岛,在区域层面串联南部滨海之间的慢行交通,打通滨河休闲廊道。

▲总体详细设计

在高速城镇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类活动不断增强,人工设施不断扩张,已经造成了许多区域中荒野程度的显著下降和野生生物的灭绝,作品以再野化理念进行设计,场景将应用于捷胜镇南部滨海地区以及龟龄岛作为重点规划地区主要包括沙坑村、牛肚村、石岗村、沙角尾村、龟龄岛及相关的山、海、港、林、田。滨海乡村属于生态敏感区域,本作品以再野化理念进行设计,构建海岸、海岛韧性生态基底,也是对当前滨海敏感地带所面临的一系列自然问题的积极回应。

设计感悟

在高速城镇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造成了许多区域中荒野程度的显著下降和野生生物的灭绝,作品以再野化理念进行设计,场景将应用于捷胜镇南部滨海地区。滨海乡村属于生态敏感区域,本作品以再野化理念进行设计,构建海岸、海岛韧性生态基底,也是对当前滨海敏感地带所面临的一系列自然问题的积极回应。

设计亮点

规划区地处汕尾市捷胜镇南部,东临沿海,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海岸线约12公里。作品以再野化这一新兴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法进行捷胜镇海岸生态修复,旨在将捷胜南部海岸带建成以体验本地海滨文化与景致的野化海岸社群。 作品从山、水、林、田、湿地、沙、岛、海八方面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围绕捷胜海岸探讨再野化理念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捷胜镇滨海沿岸的生态问题,根据不同生态修复类型从再野化的理念到实践、再野化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以“内疏”和“外防”两条线索串联把土地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动植物、构筑红树林“绿色长城”三大再野化路径,锚固生态本底,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捷胜资源优势,促进宜居宜业的捷胜渔村建设。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