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海湾——基于牡蛎养殖与人群回归的海湾复兴计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29 21:56

浏览量

709
作品编号:ILIA-S-202312230
主创姓名:秦梦晨
设计成员:王彦杰 魏怡然 郭梦晴
申报类别:其它 - 海湾生态修复
项目名称:向往的海湾——基于牡蛎养殖与人群回归的海湾复兴计划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崔文河 卢渊
设计时间:2023-02-01
项目地点:山东省东营市
项目类别:其它-海湾生态修复

场地前期分析

海洋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因城镇化发展与重工业污染,莱州湾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渔民的生存环境也日趋严峻。设计围绕莱州湾场地进行前期分析,希望找到产业与环境同步复兴的新方法。

设计说明

设计区域位于山东省东营市莱州湾西岸至黄河入海口区域。在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的同时,也为水生动植物带来了丰富的养料,提供了优质的生存条件,但是由于近年来莱州湾西岸附近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使得近海区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同时大量生产生活污水的不恰当处理,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时常发生赤潮等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养殖业发展的衰落,深刻影响了当地渔民的收入,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出现了大量的人员撤离。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前期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牡蛎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生态价值来改善海湾环境,利用经济价值为当地渔民增产增收,通过利用大型海藻吸收氮、磷和营养盐的能力为牡蛎生长提供条件,营造牡蛎与藻类的共生关系,再配合以政府出台政策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遏制,为海域的长久的发展做出可持续的规划,来有效缓解海域重金属污染与富营养化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以海湾复兴为设计的出发点,针对海湾不同的区域进行重新再规划设计。利用牡蛎来振兴当地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修复海岸线,带动整个岸线经济的发展,为人群回归创造前提,从而实现人群回归,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状问题与设计策略

通过对于现状问题的分析,找出场地现存问题的成因与带来的影响。我们围绕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法,并对场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状况展开设计愿景。

重点设计策略与效果展示

针对场地的现存问题,我们提出了三大策略——重金属污染防治、海岸线修复与发展牡蛎相关产业。策略一通过湿地、源头、牡蛎礁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场地水源。策略二通过生物防波堤、牡蛎床、构建沿海防护林带修复海岸线,改善场地海岸线内退带来的相关问题。策略三通过发展牡蛎相关产业,带动旅游业、餐饮、科教等发展,振兴海湾经济,促进场地人群回归。

装置设计与其他

针对策略中提到的解决方法,我们设计相对应的装置并且作出细化,研究如何养殖通过牡蛎养殖解决问题,并通过藻贝共生改善海湾生态环,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从而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完整发展。

设计感悟

在城镇快速化发展和工业进程下,莱州湾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强烈冲击,人地自然三者矛盾尖锐。设计创新性地运用生态修复与产业复兴互相带动作用,通过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海岸线与带动牡蛎相关产业等手段,融汇创新装置、新兴产业、旅游资源等策略,使场地自然环境得到恢复,为人群回归创造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设计亮点

由于近年来莱州湾海域附近工业发展,导致场地的人、海洋与生态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现实矛盾——污染导致海水重金属超标,传统养殖业发展衰落,从而导致人群大量撤离。在尊重场地原有生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与产业更新两个策略,通过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海岸线与带动牡蛎相关产业等手段,使莱州湾场地恢复新生。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