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万巷——基于智慧城市杨柳青古镇街巷空间景观微更新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29 21:05

浏览量

1289
作品编号:ILIA-S-202312220
主创姓名:丁佳南 李俊杰
设计成员:申江娜 李艺豪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文旅景观 - 特色小镇
项目名称:网络万巷——基于智慧城市杨柳青古镇街巷空间景观微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天津仁爱学院-其它-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赵艳 陈殿霞 周烨、赵艳、陈殿霞、回晓娟、刘俊海、宋伯年
设计时间:2023-01-01
项目地点: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
项目规模:9.2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旅景观-特色小镇

杨柳青古镇鸟瞰图

杨柳青古镇鸟瞰图以及前期分析。 本项目尝试从文化基因这一视角出发,梳理杨柳青古镇历史文化脉络,解析杨柳青区域的文化基因谱系,剖析其文化基因的源头与提炼过程,诠释其获得方式,并探讨其在景观微更新中的“文化基因”创新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以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及安氏宗祠为代表的等民居和杨柳青年画以及杨柳青街巷窗格为研究对象,提炼其中的相关设计元素,并融入到景观中,以充实和充实街巷空间。从而深化对杨柳青古镇传统文化的认知,形成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印迹,为传承和发展杨柳青古镇的文化做出贡献。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网络万巷—基于智慧城市”为主题,对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街巷空间进行景观微更新设计。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杨柳青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包括漕运文化、传统民居、民间艺术、赶大营文化等,其中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安氏宗祠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杨柳青木板年画与杨柳青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其中杨柳青木板年画最具盛名。 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杨柳青古镇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场地内对传统文化发掘不够深入、景观设施陈旧、场地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等问题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因此,本项目以杨柳青古镇街巷空间景观微更新设计,以“点”的方式,促进街巷的有机微更新,以“点”带“面”,激活古镇更新,同时将“智慧”引入其中,焕发古镇活力,通过提取传统地区特色元素,移植于景观设施中,塑造文化特色,使得人们在网络万巷中,任意穿梭,探索古城奥谜,将“杨柳青古镇”建设成为一座融合了“文化休闲、民俗体验、文化创意、临水休闲”于一身的“民俗文化”旅游名镇。

杨柳青古镇设施总平面图

杨柳青古镇改造后的总平面图 杨柳青古镇的标识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智能化设计。 标识设施中有路标牌、电子导览牌、信息介绍版。路标牌:在路标牌的左右两侧有二维码,游客可以提前拍照保存二维码,在遇到问题时扫一扫就能快速解决游客道路指引问题,同时也包含着杨柳青古镇的历史文化等介绍。电子导览牌:通过智能电子屏的精美图文,让游客清晰明了看懂有效信息,同时屏幕下方还有语音播报,向游客实时播报信息。信息介绍版:设在古镇历史建筑的入口处,为游人提供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包括历史建筑的总体布局,历史建筑的导航路线等。就拿石家大院来说:它使用了触屏模式,游客可以从它的简介中了解到它的总体结构,包括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厕所的位置等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在屏幕中找到最佳的路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地点。 服务设施中有主街路灯、垃圾桶、座椅。主街路灯:增加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并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信息。透过投影仪,将传统的图案投射出来,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氛,让参观者有更多的视觉体验与文化感悟。只要扫描一下这盏灯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这盏灯的号码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路灯上扫二维码就能根据路灯编号得知自己所在位置。垃圾桶:扫描二维码,查询垃圾分类,使游客扔垃圾时更加方便的对号入桶。座椅:采用太阳能面板及 LED灯,可有效解决夜间座位照明不足的问题。另外,座位上还配备了 WiFi、无线充电等功能,让游客可以在休息的时候享受休闲的乐趣。

杨柳青古镇节点效果图

杨柳青古镇的售卖设施和互动装置的智能化设计。 售卖设施:售货亭内有可供订货的小程序,可以扫码点餐可,小程序页面内显示堂食与外带,游客可以自行选择。 互动设施类中,学画一体廊充分运用了红色的年画元素,并设置了互动屏幕,让参观者尽情地欣赏杨柳青地区的年画,剪纸,砖雕等杨柳青地区的特色文化。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可与电子屏近距离接触,并透过电子屏中的画面,进一步了解杨柳青的独特文化。此外,该电子屏还具有“杨柳青”文化图像的“补色”功能,并在电子屏上呈现出“杨柳青”的形象,并将该形象与杨柳青联系起来。在一些重大节日或者活动的时候,学画一体廊可以成为文化手工体验区,学生们可以进行风筝制作、画年画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丰富的互动体验,弘扬杨柳青文化。科普运河廊:利用可旋转的 LED电子屏,将不同的小屏拼合成一个大屏,在平时,这些屏幕用来展示大运河的历史,一幅幅气势恢宏、奔流磅礴的大运河呈现在游客眼前,游览长廊就可以追溯到过去的大运河。VR体验馆:将杨柳青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并运用其中,所有的门都是取自各个民居大院的门,在6个馆内,游客可以体验到六种传统文化的制作过程,或者是对这六种文化进行介绍。首先是六扇不同的大门,这让他有一种回到了居民楼的错觉,同时在他进入到大门之后,能够看到一副虚拟现实的眼镜,这让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体验木刻年画的过程中,游客可以通过一副虚拟现实的眼镜,看到木刻年画制作过程当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材料和工具。同时还可以看到大运河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工具、材料和工具。地面踩踏互动装置:在如意大街关帝庙与戏台之间的一块广场铺装上安置的透明玻璃LED显示屏,屏幕上会显示出杨柳青的历史,到了夜晚,当人们漫步在广场上的时候,可以用脚踩在上面,屏幕上就会浮现出各种画面,根据脚踏的顺序,可以开启不同的模式,让屏幕的位置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全息感应交互设备:包括智能感应,智能留言板,电子交互式屏幕。所谓的智能感应,就是对杨柳青古镇民间文化的一种体验,比如踩高跷、唱戏、舞龙、舞狮等等,让人跟着它的节奏走。智能留言板采用了人机交互的方法,允许人们对其留言,既可以用虚拟的昵称来填写,也可以用匿名来填写,利用大数据,将人们在留言板上写下的评论与其他评论进行数据对比,如果有答案的相似度超过99.6%,那么智能留言板上就会显示这几个人的头像消息。电子屏是用来让人了解杨柳青知识,同时也是杨柳青当地宣布事物的宣传栏。

设计感悟

我们通过对改场地问题的分析,提取场地传统元素,运用于景观设施中。并通过现代智能技术与设施的融合,增加场地内游客的参与度与趣味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设计亮点

本项目以“网络万巷—基于智慧城市”为主题对杨柳青古镇街巷空间进行景观微更新设计。 首先,以“网络万巷—基于智慧城市”作为主题,通过对古镇的历史文化、空间肌理、传统风貌的梳理,通过智慧城市的理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对场地设施进行改造,使其具备功能性和实用性双重设计的同时让人体会到人文关怀,重新构筑街巷空间,充分考虑到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和心理感受,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宜人的生活氛围,打造兼具活力和历史记忆的特色小镇。 其次,对于古镇传统文化进行了元素提取,例如杨柳青传统民居大院、杨柳青窗格、杨柳青年画等,将景观设施中植入传统文化元素。最后对街巷空间进行了布局规划,通过青远路、估衣街、如意大街、停车场的一些改造更新,增加街巷的文化性、趣味性,为人们提供古色古香、舒适、美好的街区环境, 提升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及游客的认同感。 通过景观微更新的方式,对古老、沉默的空间进行更新,对积极适应古镇发展的空间,提升古镇风貌,延续文化脉络和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杨柳青古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杨柳青院落文化,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使杨柳青古镇兼具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历史文化名镇两大空间特性,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街巷空间,集文化保护、休闲娱乐、商业宣传、旅游服务、智慧引导等为一体的街巷空间景观。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