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山水语枣香——河南灵宝后地村涧河滨河空间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312163
主创姓名:耿华峥
设计成员:张坤月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漫游山水语枣香——河南灵宝后地村涧河滨河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李奕成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总平面展示与前期分析
本设计从一颗“枣”出发,聚焦黄河流域的传统农耕聚居地、灵宝大枣的原产地——川塬古枣林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通过对场地的自然地理资源、农业发展概况、历史文化沿革进行充分挖掘,发现其存在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村现代发展的矛盾冲突,继而确立了本方案的设计策略,及以文化再现为导向,塑造山水景观、传统人居、枣林耕植文化于一体的滨河空间。
设计说明
河南省灵宝大王镇后地村是具有悠久农耕聚居历史的“枣乡”,灵宝大枣亦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及其支流涧河流经于此,后地村隔河与运城市芮城县圣天湖景区对望,周边山水景观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在地文化缺乏展示”“公共空间活力不够”及其“景观环境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案选择后地村具有“形象窗口”“活力纽带”“生态敏感”多重特点的滨河开放空间(古渡口段)作为设计场地。充分分析了场地资源禀赋、空间特色、使用后问题,形成了“适应山水资源的场地布局与功能划分”“激活场地复合价值的节点设计”“枣林文化影响下的景观要素塑造”三大设计策略以优化提升场地空间品质与服务能力,从而使其“展示传统文化”“激活乡村活力”“形成工程示范"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融合文化展示、生态保育、产业示范功能于一体的高活力、高品质乡村滨水景观。
设计方案生成
划定设计场地后,本方案充分考虑场地内外丰富的山水资源,通过视觉对位关系并耦合滨水消落带确定场地功能布局,同时借助枣林文化资源设立景观要素,梳理出一条串联场地历史沿革的故事线,形成“和谐共生的桃源景象”“天灾人祸的惨败景象”“蓬勃向上的曙光景象”“农耕居地的繁荣景象”这一完整的叙事空间。
详细节点展示与专项设计
基于弹性的滨水消落带空间,选取部分代表性节点进行详细设计,结合水位线涨落变化赋予丰富的景观互动形式。同时充分挖掘枣林耕植智慧,回应川塬古枣林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地区优势资源,相关节点设计配合乡村产业创收,扩大其资源价值。
节点扩初设计与鸟瞰展示
最终打造以文化再现为导向,塑造山水景观、传统人居、枣林耕植文化于一体的滨河空间,期望以此滨水空间为跳板,补足后地村乡村旅游规划中农业文化体验的短板,引起地方对川塬古枣林这一优势农业文化资源的重视,促进地区乡村振兴。
设计感悟
本项目充分分析了场地资源禀赋、空间特色、使用后问题,形成了“适应山水资源的场地布局与功能划分”“激活场地复合价值的节点设计”“枣林文化影响下的景观要素塑造”三大设计策略以优化提升场地空间品质与服务能力,从而使其“展示传统文化”“激活乡村活力”“形成工程示范”。
设计亮点
本次设计在对场地所涵盖的川塬古枣林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充分的文化挖掘与资源整合,将文化景观浓缩于这一滨水地块当中,通过山水景观文化、传统人居文化、农业耕植文化三个层面对其及逆行深入挖掘,不断回溯历史、推演过程,以期望能对这一重视程度较低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从景观专业的角度稍作补充。而对于文化的景观演绎,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排布与设计,且以滨水空间这一活力因素为纽带,期望能以弹性手段激活场地活力,更好的进行文化展示与沉浸式体验。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