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互助养老活动中心·岭上村馆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28 15:21

浏览量

4145
作品编号:ILIA-S-202312152
主创姓名:张浩南
设计成员:冯司靓 赵铭瑞 周杰 陈佳瑶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乡村互助养老活动中心·岭上村馆
院校名称: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吴维凌
设计时间:2022-07-02
项目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上马岭村
项目规模:1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现状问题

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分析,金华市武义县上马岭村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困境,村内现存的废弃公共建筑“三十六仓”将作为改造的原型,如何打造一个老年人可以培养爱好、人与人之间可以畅所欲言的场所。如何让老年人主动走出家门,主动结识邻里,减少老年人孤独症和自闭症的概率?通过结合互助养老”这一新养老模式,手法上从空间情感、康养三个维度入手着力打造出一个适合该村乃至邻村老年人一同前来休闲养老的活动综合体。

设计说明

中国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农村老龄化程度甚于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的农民家庭城乡分离,年轻人进城而老年人留守在村。因为家庭分离,之前主要依靠家庭的农村养老变得困难。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国家很难承担起主要的农村养老责任。中国农村养老将成为大问题。面对当前农村严重的老龄化,村民远离城市的医疗系统和基础老年活动中心。村庄岭里之间的交流仅存在于日常的偶遇和简单交流,围坐聊天是日常的聚会方式。不同于城市的密集高楼,村庄往往是更具有归属感的老年人生活载体,但是这些村民、老年人缺乏活动的公共空间,长久以往,出现了生活质量持续下降、情感和信息闭塞等问题。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结合日益深化,居民生活环境水平亟待提升。而适老化设计就是帮助村民老年人寻找归属感和心理疗愈的重要手段。单一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帮助。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将得到增长,而缺乏相对应的生活空间,将使老年人丧失乡土的归属感,心理无法得到康复,该作品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交集聚集作为帮助老年人心理治愈的重要因素,打造活动空间综合体,帮助老年人更加自然地融入生活。

▲设计策略

进行改造之后的鸟瞰图展示,整体大环境不做改动。将建筑体块进行打通,注入活力,进行多层面和组成形式的生动空间。大外观的建材以当地原有的竹质为主。在保留原有空间秩序的基础上,打破沉闷的体块,形成这些动静结合的多功能空间。从村民的诉求角度出发,将村内的老年人的大致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从空间、康体、情感三个维度入手,打造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和理想公共空间。

▲空间场景活动

老年人聚集于此,日常生活当中的蔬菜、水果交易,让老年人可以在距离家更近的地方完成日常采购。结识更多的邻里朋友,一起闲聊、洽谈,让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孤独,让自己的精神真正地融入这片乡土。同时公共展示的大平台也成为了村民邻里之间举办文化舞台、节日、聚会的重大场所。

▲人流密度与聚集空间

针对不同面积的场地,室内外的区别,建筑的两层和庭院作为老年人进行不同活动的合适载体。不同的空间,所聚集的人群密度变化也是人际交流活动上的一种创新。在广场庭院可以欣赏绿植,促进健康,在露天阳台可以与自然近距离接触,闲聊品茶等。根据不同的功能,明确划分动静空间,在保持秩序的同时,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空间变化。空间流线的曲折也是老年人漫步和锻炼的好去处。

设计感悟

项目从“互助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出发,从空间秩序、生理心理康复、情感培养等方面考虑。随着快速城市化的推进,老年人这一群体备受关注,随着疗愈服务和空间的逐渐完善,农村的老年人更容易被忽视。该项目从实地案例调研考察出发,探究这一路径,打造乡村活动公共空间,给老年人提供生活、聚集新场所。

设计亮点

项目在上马岭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和村民、老年人进行访谈对话,进行设计前期的基本信息分析。探究养老模式的创新与改造,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自身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并保持这一乡村归属感和精神慰藉。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合适的废弃公共空间,进行空间层次划分、改造,在保留原有大环境和保护自然地形的前提下,保留原有的空间秩序,维持老年人的记忆感。从外到内,进行体块的划分、新空间的环境营造,形成更多的功能性服务场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康复、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平台。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