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26 17:22浏览量
12922-规划方案分析
1、土地利用规划 该片区主要是以商业居住办公为主,同时内部公园绿地十分丰富,交通体系也十分发达。 2、空间结构规划 该片区规划为“一轴三带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1)“一轴” 商业发展轴:东西向的商业发展轴,以特色商业街为载体,串联了地块内的文创产业片区,是地块内主要的经济发展轴线。 (2)“三带” ①生态康养带:生态康养带串联了西沽公园、街角公园、康养宜居社区和活力公寓社区,是地块内生活生长带。 ②活力宜居带:活力宜居带以道路为载体,串联地块东侧的商业服务业片区、康养宜居社区和活力公寓社区,是最充满活力街区。 ③运河观光带:运河两岸的带状公园形成了运河观光带,集观光、游赏、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交流体验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区。 (3)“多节点” ①核心节点:西沽公园、运河公园、天泰路地铁站。 ②主要节点:文化创意中心、康养宜居中心、休闲商务中心和活力公寓中心。 ③次要节点:次要节点为每个地块的中心,在地块内分布均匀,形成“点—线—面”的发展格局。 3、功能分区规划 (1)生产·创新 ①漕运文创区:依托片区周边丰富的创意产业园资源,结合天津漕运文化,在片区内打造漕运文创区,创造人群吸引点,以点带面,激发片区活力。 ②休闲商务区:该功能区与运河风光和地铁站紧密结合,主要为游客休憩娱乐和职工办公提供场所。 (2)生活·重塑 ①康养宜居区:该功能区是片区内老旧建筑的更新片区,通过对片区内公共空间的修补,去打造一个安全舒适与风景宜人的住区。 ②活力公寓区:该功能区靠近地铁站,主要面向附近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干净明亮的居住场所,吸引年轻人入住,提高片区活力。 ③生活配套区:生活配套区包括红桥小学、西沽医院、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商业配套设施以服务周边居民。 (3)生态·修复 ①生态公园区:生态公园区以西沽公园为主,不仅包括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包括一些小型商业。很多节庆活动和展演于此处聚集。 ②运河观光区:北运河两岸生态环境好,自然风景优美,在其两岸设计沿河带状公园,为游客游玩观光、野餐和钓鱼等活动提供场所。 4、道路系统规划 该片区尊重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规划“主次支”三级道路结构。 (1)主干路:红桥北大街 片区内的主干路为地块西侧的红桥北大街,车流量大。规划对现状予以保留,并在空间开发的过程中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停车场,方便游客进入地块游玩。 (2)次干路:交通性道路 片区内有7条次干路,作为片区内的交通性道路,承载了大部分的车辆通行。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与绿地结合,在交通性道路两侧设置适当停车场,以满足居民停车的需求。 (3)支路:生活性道路 片区内有8条支路,作为片区内的生活性街道,是最具有活力的街道,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街道中人行道、街边绿化、坐具和景观小品等的规划设;注重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的空间设计,在适当位置增设扶手、栏杆等;有序组织共享单车停放点,避免无序停车占用步行街道,以营造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 5、慢性体系规划 通过滨水空间、文化创意街区街等组织规划区的慢行系统,因地制宜建设慢行网络。慢行系统包括慢行带、慢行廊、慢行设施和慢行终端服务设施四个部分。 (1)慢性带 依托西沽公园、民俗商业街、文创街区及运河两岸滨水空间打造慢行区域。 (2)慢性廊 沿主要道路及滨水空间规划通勤廊道和休闲廊道,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保障良好的出行及休闲环境。 (3)慢行终端服务设施 在社区公园、沿河两岸广场等规划公共租赁自行车泊位等慢行终端服务设施。 (4)慢行设施 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道及专用的非机动车道等。 6、步行体系规划 规划区分为三大步行体系,分别是沿河道的滨河步行道,沿城市绿带的慢行步道,文创、商业及居住区内部的主要步道。三大步行体系将各大景观节点串联起来,方便市民通过步行的方式到达各点。
设计说明
1-现状与发展分析
1、地理区位分析 天津市地理位置优越,其背靠京津两大城市,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面向东北亚,对内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腹地。红桥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处在京滨综合发展轴和天津西部城镇发展带上,是天津城市竞争力集中体现的区域,可沿此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而本案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基地内植入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基地式商务办公。 2、产业区位分析 从空间上来看,天津红桥区周边的创意产业园基地和商圈大多都分布在东部、南部和西部,且距离地铁线较近,交通便利。3km范围内,有1处创意产业园,以及2处商圈。 3km-5km范围内有3处创意产业园,以及2处商圈;5km-10km范围内有7处创意产业园,以及10处商圈。整体来看,基地产业区位良好,众多创意产业园区和商圈分布在其周围,可见基地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可与其周边产业园区相互合作,以点带面,带动天津市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历史文化分析 (1)运河文化 天津的漕运文化历史悠久。 直到近代,由于黄河改道,运河水浅,输运困难,宣布废止漕运。漕运废止以后,天津地区部分区段的运河还作为地区间的水运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再重要。 现状运河海河水运功能的衰退丧失,且运河沿岸与周边空间的连接性较差,河面上有大量浮萍,视觉效果较差。且运河开发空间模式单一,环境美化程度不够,缺少文化激活点,活力缺失。 (2)工业文化 基地内有着浓厚的工业文化,现存的工业遗产遗址较少,有火柴厂遗址,且建筑也已经荒废,不能很好的同现代功能相结合。并且基地内工业外迁使得现代商业文化元素入侵。 (3)教堂文化 近代,西方文化进入西沽。公理会的传教中心移至西沽,建立了著名的西沽教堂。现状西沽教堂作为教堂遗址,已经关闭,不复以往的盛况。 (4)桃花堤旅游文化景点 天津桃花园亦称桃花堤,历史悠久,桃花园位于红桥区丁字沽地区,与中环线毗连。如今经过重新修缮,成为天津旅游景点之一。 4、社区业态分析 (1)产业类别 西沽片区内现状产业均为第三产业,根据商业类型可分为便民生活类商业与社会服务类商业,其中便民生活类商业包括零售百货、肉蛋蔬果、快递点、流动摊点,社会服务类商业包括餐饮、住宿、服装鞋帽、家具五金、殡仪服务、养生医疗。 (2)空间分布 片区内商业店铺密度最高的地块位于南部,其中,东部的商业以便民生活类为主,集中在流霞新苑小区内主路上,西部和南部的商业以社会服务类为主,集中在孟家树林大街、金浦北路和富悦路上。其业态类型的空间分布的差异可能是由人群需求所导致。 (3)店铺数量 片区内店铺共有56家,其中最多的店铺为零售百货类,有15家,主要分布在片区南部,其次为餐饮类,有14家,大部分都集中在富悦路。 整体来看,该片区商业配套齐全,可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但是缺少能够引领、支撑地块发展的主导产业。 5、社区配套分析 地块现状运河北面现状社区楼房比较陈旧,建筑层数主要为6-7层,建筑质量也较差,社区内公共空间缺乏,区域建筑密度较大,分布格局相对混乱,缺少活力。 运河南面与东面社区楼房较新,建筑层数多为20层左右,社区所配套的设施比较齐全,有小广场以及公园,环境较好。 6、发展优势分析 (1)产业方面 ①发展优势:商业功能完善,满足生活需求。 西沽片区内产业均为第三产业,零售百货、餐饮和住宿等多种商业类型, 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②存在问题:支柱产业缺位,发展动能不足。 产业视级,功能单一,商业附加值低。业态等级低,以零售百货和餐饮为主。发展模式简单,后期动能不足。 (2)社区方面 ①发展优势:居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充足。 片区内的北运河由北向南穿过,住宅小区沿运河而建,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内部的配套设施配置齐全。 ②存在问题:社区建筑老旧,公共空间占用。 片区内流霞里、流霞新苑和流霞东里等小区的住宅建筑质量差,私搭乱建严重,现状公共空间多被停车占用。 (3)文化方面 ①发展优势:文化底蕴浓厚,历史遗址留存。 北运河文化源远流长,且片区内有丹华火柴厂原址和西沽教堂这两处历史遗存,承载了当地居民的共同记忆。 ②存在问题:文化断层严重,空间载体欠缺。 居民文化意识薄弱,缺少能够承载市井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空间;文化激活点少且结构松散,无法激活整片区域。 (4)生态方面 ①发展优势:生态资源丰富,景观保存完好。 片区内具有西沽公园、北运河以及运河两岸的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自然环境和景观质量较高。 ②存在问题:绿地分布零散,高架污染严重。 绿地众多,分布零散,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绿地廊道。靠近高架桥的一侧未设置防护绿地,噪声和尾气污染严重。 (5)交通方面: ①发展优势:交通层级明确,居民出行便利。 片区内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级分明,公交站布局合理,在片区东侧有天泰路地铁站,方便居民出行。 ②存在问题:停车体系混乱,步行体验感差。 片区内停车场众多,但是布局十分混乱,合理性不足。运河两岸人车混行,步行体验感较差。 综上所述可将问题总结为:生产需创新,生活需重塑,生态需修复。 7、发展理念 (1)生态设计理念 打造公园城市风貌,提升规划区综合品质。城绿相间,有机聚合,打造魅力北运河,沿运河生态修复,景观渗透,内部绿地系统化。整合现状生态绿化廊道,积极保护原水网系统,构建系统的、结构性的生态绿色空间。沿河打造运河带状滨河景观,构建开放的生态绿化廊道与绿化脉络及慢行林荫道,形成绿化网络,将绿脉引入片区中。除了充分利用规划范围内沿河景观资源,形成整个区域的景观核心轴以外,还连通地块与西沽公园的联系,并且地块内点缀分散的绿地景观和开敞空间,形成有序的景观节点,使景观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和利用。 (2)文化设计理念 植入文化,形成特色文化空间。坚持保护津沽居民传统文化生活和老街巷风貌完整性的原则,与漕运文化多元融合,互补互生,使其成为津沽门户的一张名片。保持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以承接天津市旅游等多元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着眼于西沽历史文化轴线的完整串联,通过大运河历史文化及景观环境的重塑,将历史遗址、文化景点、步行系统、绿化广场等开敞空间有机联系起来,组成统一整体。
3-规划效果展示
1、绿地景观规划 (1)形成一带、一轴、多廊、多点的景观结构 以“一带一轴、多廊、多点”为核心,重点打造大运河运河公园与多个公园广场景观核心,“一带穿一河”风貌景观带依次串联:漕运文创风貌区、康养宜居风貌区,生活配套风貌区。 同时,规划通过丰富的公园广场组成的绿化景观系统,构建城市海绵系统。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片区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2)城市双修策略:增绿 整合现状生态绿化廊道,积极保护原水网系统,构建系统的、结构性的生态绿色空间。沿河打造运河带状滨河景观;在水系两侧控制滨水绿带,绿盈水绕,构建开放的生态绿化廊道;与绿化脉络及慢行林荫道,形成绿化网络,将绿脉引入片区中。除了充分利用规划范围内沿河景观资源,形成整个区域的景观核心轴以外,还连通地块与西沽公园的联系,并且地块内点缀分散的绿地景观和开敞空间,形成有序的景观节点,使景观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和利用。 (3)绿地景观优化模式 ①面:增加片区级、社区级开敞空间优化地块绿地结构提高绿地覆盖率。同时围绕公园绿地及重要节点规划。 ②线:通过在街道的两旁及分隔带内种植树木和绿篱、布置花坛、林荫步道等优化绿色廊道。 ③点:通过见缝插绿的街头绿地在社区级开敞空间基础上填补辐射盲区。 2、配套设施规划 (1)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建立地区、居住社区和基层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规划区地处老城,用地相对分散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分散配置模式。 科学测算,确定人口规模,落实公建指标。配置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服务半径600-1000米要求,实现规划范围全覆盖,形成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 (2)基础教育设施 规划在原天泰路小学基础上进行调整,用地面积7350.07m2,建筑面积26139m2,调整规模36班制。 规划保留原天泰路幼儿园。规划调整原红桥小学,调整后小学用地面积3231.69m2,建筑面积10573m2,调整规模24班制。 3、重点游线规划 规划区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以承接天津市旅游等多元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通过大运河历史文化及景观环境的重塑,将历史遗址、文化景点、步行系统、绿化广场等开敞空间有机联系起来,组成统一整体。 对于规划区的游线规划设计,着眼于西沽历史文化轴线的完整串联,沿运河发展廊道以及漕运文创廊道为片区内主要游线,串联片区的文化、生态特色。在主要游线和次要游线之间形成主要节点。 4、产业发展规划 (1)业态功能 ①休闲旅游: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滨河景观,引入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功能业态,创造生态滨河风貌。 ②特色文创:利用北邻民俗商业街、东接博物馆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掘保护规划片区的历史文化,将文创产业打造为为核心竞争力。 ③商业服务:宜引入现代商业服务业,与高品质居住功能对应。 ④商务金融:通过打造高端科技产业,基于周边高校进行人才引流,利用TOD模式进行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2)发展策略 ①居住生活配套:引入现代商业服务业,促进传统商业转型,改善生活服务水平。 ②商务金融办公:在商务办公上对周边高校进行人才引进,利用TOD模式进行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③特色文创产业:引入艺术品、手工品等特色文创产业,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实现产业转型。 ④运河美食街区:打造 “味道年代”美食水街,强调运河与建筑的趣味互动同时为运河休闲旅游提供餐饮、娱乐等活动。 5、文化发展策划 (1)文化设施规划 该片区主要是以北运河进行文化带建设,通过漕运文化、相声文化、工艺文化等向周边进行文化渗透。 (2)文化发展策划 充分利用漕运文化、西沽相声、年画剪纸、杂技民俗等特有文化进行片区内文化公园、文化教育、文化商业等特色布置,传承发扬文化。
4-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导则
1、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以0-12m为主,整体呈由运河两岸向外逐渐升高的趋势。 2、建筑密度控制 建筑密度以41-50%为主,整体呈由运河两岸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 3、开发强度控制 对研究范围内的容积率进行控制引导:规划控制适宜的开发强度,保证西沽南片区的历史风貌格局得以延续。西沽公园南侧特色商业街容积率较低,控制在0-1.0;向外依次逐渐升高;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创街区控制在1.0-1.5;青年公寓等居住用地开放强度控制在1.5-2.0;高端居住社区和高层商务建筑开发强度控制在2.0-3.0。 4、建筑界面控制 对研究范围内的建筑界面进行控制引导,可分为∶现代文创风貌界面、现代商业商务风貌建筑界面、现代公服风貌界面、现代居住建筑界面。 (1)现代商业商务风貌建筑界面 主要是海河东侧,界面以底层裙房加高层办公建筑为主,建筑色彩素雅。 (2)现代公服风貌界面 主要指保留小学、医院及天泰路小学地块,通过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装饰,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形成与周围和谐界面风貌; (3)现代居住建筑界面 主要分布在地块东南两侧,为了与周围建筑形成呼应,建筑色调依然延续灰色调。 5、建筑退线控制 范围内的建筑退线分为三级:11m、8m、5m。对一些高层居住建筑退线距离定位为11m,对一些多层的商业建筑退线为8m,保证人流的疏散场地;另外,对于基地内的低层商业以及多层居住建筑退线距离定位为5m。 6、开敞空间引导 (1)运河滨水 ①滨水空间设计准则:滨水设计的目标是整治河道水质,保持水清、树绿、鱼跃的生态水体,提升滨水空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街交融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与景观。 ②滨水空间设计模式 活化边界模式:提升道路标高至 7.0M 千年防汛线,塑造临路观河的大型开放空间。 梯级坡化模式:对部分不宜做过多改动的地区通过绿化软化等方式处理景观。 路堤一体化模式:向内设置小型滨江湿地,塑造都市绿洲的生态感受。 (2)公园绿地 ①综合公园:西沽公园为片区内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其中包含了广场、健身园、儿童游乐场、展馆、小桥流水、花丛绿树等多种景观要素,另外还具有小黄叶和小吴江防古村落。 ②社区绿地:社区内的绿地主要服务于居民,通过设施一些锻炼、游玩的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休闲。 ③街旁绿地:街旁绿地则通过布置一些花草提升城市风貌,提供一些简单的休闲座椅为周边人群休息。 7、环境设计引导 (1)植物景观引导 ①滨水空间绿化 滨水绿带植被分布以自然演替为基础,减少维护管理费用,重点地段布置特色与景观林地;近河道两岸可成组成团的簇植乔木,开敞地区宜以草坡缓缓探入,形成自然驳岸,达到收放有致的绿地空间效果。 ②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选择树形整齐、四季常绿、大苗成栽、管理方便的树木;生活性道路绿化选择抗性强、病害少、树冠大的树木。 ③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色彩丰富有层次的原则。树种选择以适地适树为主,着重挑选乡土树种,主要道路可选择其中法桐、银杏、 广玉兰、香樟等行道树。河道两岸可选择垂柳、水杉等。 行道树:绒毛白蜡、国槐、悬铃木、泡桐 乔木类:刺槐、水杉、青桐、龙柏 花灌木类:紫叶李、连翘、西府海棠、紫荆、月季 藤本类:紫藤、金银花、凌霄 草坪类:高羊茅、白三叶、黑麦草 草花类:四季海棠、银叶菊、美人蕉、萱草 (2)夜间照明引导 ①滨水空间照明 滨水空间照明应注意滨江路的线型照明与重要节点的点状照明相结合。对于滨水空间的绿化和景观小品照明根据其高度、形态、色彩等的不同,采取下照、上照等投射方式来突出绿化和景观的特征。 ②道路广场照明 道路照明需要按照有关规划设计照度标准,在保证道路功能照明的前提下,选择造型优美、色彩明快的灯型、灯源和灯具。 ③建筑物照明 建筑物照明包括建筑立面照明和建筑轮廓照明,根据建筑的体量、立面特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灯源和照明角度,反映建筑的材料性质、结构特征、时代风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④园林绿地照明 公园及景区照明应根据这些场所内各景观要素的不同特点、布局及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灯光效果和灯源,以色彩和明暗的对比,映衬园林景观的特色。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