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博里村艺术疗愈系列—模块化建筑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24 14:26

浏览量

3471
作品编号:ILIA-S-202312088
主创姓名:丁杰 邓长霖 王倩
设计成员:岳洋龙 马晓涵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文旅景观 - 美丽乡村
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博里村艺术疗愈系列—模块化建筑设计
院校名称: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华予 曾莉
设计时间:2023-05-24
项目地点: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
项目规模:3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旅景观-美丽乡村

▲政策背景、乡村资源与问题分析

在当下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项目组聚焦于淮安市博里村乡建问题。这里农民业余大多喜爱作画,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在国内多次参展获奖,上世纪90年代博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农民绘画画乡”。当下博里村的发展存在社区环境、区域功能、乡村文化、农业发展、经济产业、区域生态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其农画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形式都存在不足,无法支撑乡村整体可持续发展。

设计说明

在当下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项目组聚焦于淮安市博里村乡建问题。这里农民业余大多喜爱作画,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在国内多次参展获奖,上世纪90年代博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农民绘画画乡”。当下博里村的发展存在社区环境、区域功能、乡村文化、农业发展、经济产业、区域生态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其农画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形式都存在不足,无法支撑乡村整体可持续发展。 设计组紧扣乡建在地原则,使用艺术介入手段,抓住博里村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农画来挖掘并拓展设计语料,引入《芥子园画谱》这一要素概念,将博里当下社类比为芥子园,将农画技艺类比为画谱,将社区环境要素类比为“须弥芥子”,选取农画代表作品进行解构使其像素化,在对乡村人居环境要素的改造设计中,以抽象的“芥子色块”来赋予它们新的视觉观感。同时在经济与社会层面对博里的产业发展进行研判优化,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利用农画的欣赏、交流、参与等多种功能特点,使其与艺术疗愈相融合,试图将乡村变成调节人们情绪的乐园。最终为其拟定农画艺术疗愈结合虾稻共生的一三产业并进之路。在此特殊形式与产业内涵两个前提下,改造其村落整体空间,设计了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疗愈民宿、景观小品等不同系列的“芥子”建筑,将博里从原先的“芥子园”打造成为苏北大地独特的“桃花源”。

▲在地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与概念赋予

设计组紧扣乡建在地原则,使用艺术介入手段,抓住博里村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农画来挖掘并拓展设计语料,引入《芥子园画谱》这一要素概念,将博里当下社类比为芥子园,将农画技艺类比为画谱,将社区环境要素类比为“须弥芥子”,选取农画代表作品进行解构使其像素化,在对乡村人居环境要素的改造设计中,以抽象的“芥子色块”来赋予它们新的视觉观感。同时在经济与社会层面对博里的产业发展进行研判优化,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利用农画的欣赏、交流、参与等多种功能特点,使其与艺术疗愈相融合,试图将乡村变成调节人们情绪的乐园。最终为其拟定农画艺术疗愈结合虾稻共生的一三产业并进之路。

▲艺术疗愈语镜下的环境提升与构筑设计

据此要求将解构与凝练出的“像素芥子”进行实体转化,试图构建出一种最基本的建筑单位,后续所有的建筑与构筑物都以此单位进行组合建构,在外在形式和利用逻辑两个层面让此基本单位成为博里新环境要素的基本构成要素。系列建筑与构筑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芥子”单位进行构建,将最小单位进行组合,得到两种基本的模块化构筑,称之为芥子盒。 工作室建筑具体设计有4种,将《芥子园画谱》中的树、石、人、屋四种绘画要素进行信息提取与造型演变,设计成为当前以树、石、人、屋四种物象为主题的工作室建筑。 景观盒子具体设计有4种,将《芥子园画谱》中的亭、廊、舫、谢四种古典建筑进行素材提取与造型演变,设计成为具备亭、廊、舫、谢形式意向与功能内涵四种芥子景观盒子。 民宿盒子具体设计有4种,将《芥子园画谱》中的梅、兰、竹、菊四种绘画要素进行信息提取与造型演变,设计成为当前以梅、兰、竹、菊四种物象为主题的民宿盒子。

▲宏观与微观层面的设计成果与发展愿景

至此,博里农画西村由“农画芥子园”的原始定位经历了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利用与再生产,辅之以乡村产业的创造性拓展与优化,转变成为了苏北大地上能够疗愈人们心灵的“乡村桃花源”,依托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势必会越走越远。

设计感悟

选题紧扣乡村振兴,利用博里村农民画资源挖掘设计语料,赋予博里村《芥子园画谱》特殊意涵,将农画作品解构像素化,以芥子色块作为新构筑单位,打造乡村环境新观感。经济层面优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抓住农画交流和参与的特点,融合艺术疗愈功能。双管齐下将博里打造成了苏北大地的乡村桃花源。

设计亮点

方案对博里农画西村的整体空间格局做了适当优化,新芥子建筑和构筑形成数个组团围绕村落中心农民画苑建筑错落布局,其间穿插衔接农田斑块与绿地斑块,结合场地原有鱼塘与沟渠水系,将多种空间基底有机重组,以达到整体村落视效、功能、生态与文化多层面协同优化的效果。基地北部沿河渠带状分布有民宿一区,该处临近村落外围主路,作为以旅游、研学、采风等目的前来的游客住所,局部环境良好;河渠南部沿岸为原乡艺术家工作室区,这里安置有四栋艺术疗愈工作室,再南侧为博里农民画苑中心广场区域,该区域较为开阔,承载本地乡民与游客的活动、休憩、娱乐与交流功能,4种景观盒子散落安置其中,成为空间的重要功能节点。河渠东侧另外设有疗愈民宿区,该区域主要为前来参与艺术疗愈或休闲度假的常住游客提供服务,区域同时还配有4栋艺术家工作室和小型广场。 在环境优化的基础上,拟拓展农产品、农民画以及艺术疗愈产业的文创联动,形成博里特色IP。当前已初步设计了“芥子魔方”、“芥子水杯”、“芥子颜料盒”、“芥子调色盘”、“博里大米包装袋”以及“桃花源手提包”等几件富有在地特色的文创产品,欲以此抛砖引玉,进一步激活文化基因,助力博里复合式乡村振兴。至此,博里农画西村由“农画芥子园”的原始定位经历了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利用与再生产,辅之以乡村产业的创造性拓展与优化,转变成为了苏北大地上能够疗愈人们心灵的“乡村桃花源”,依托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势必会越走越远。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