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生态权力——基于废弃矿坑的生态修复计划
作品编号:ILIA-S-202312030
主创姓名:吴家涛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矿坑修复
项目名称:重塑生态权力——基于废弃矿坑的生态修复计划
院校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李莎
设计时间:2023-03-01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老虎山
项目规模:79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矿坑修复
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在当今矿业热潮下降,越来越多的废弃矿坑亟待修复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对老虎山废弃矿坑的采矿区、加工区和周边区域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使用遥感技术对该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我们将矿区内部划分为保留区域,修复区域和新建区域,随后制定相应策略,对各个区域进行细化处理。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主要立足于当今矿业热潮下降,越来越多的废弃矿坑亟待修复,针对改善生态景观破坏等负面问题。设计选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老虎山废弃矿坑,该区域因开采矿石导致大面积的地表外露,水质污染,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我们坚持矿山公园的可持续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原则,在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绿地资源条件下,实现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强园区人员的绿化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以生态修复为首任,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打造绿色景点,开辟景区绿色廊道,构筑景区绿色景观网络。将绿色景观点,景观线,景观面三者相融合,使种植物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绿地体系。
生态修复策略
由于矿坑内的空气,土壤,水体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这些污染随着不断升入矿坑而愈发严重,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对矿坑的草地、灌木、林地和水体提出针对性的种植措施,以此达到修复和净化的目的;同时我们在矿坑内部新建了一个中央湿地公园,希望通过人工的干预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同时在公园内部采用抬高的栈桥通行,用于减少对原本场地上植物根部的破坏。
平面图与浮岛装置
该部分为平面图和生态浮岛设计展示。因为加工区废水的排放和采矿区废渣的随意堆放,在矿坑内部积水的同时也导致了这些积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浮岛装置的投放,来改受污染的造水体。
温室植物与水体净化
因为采石场表层的土壤已经被破坏,底部为坚硬的岩石层,因此制定了专门的植物培养策略来应对植物难以生存的情况;因为水体的污染,因此设计了一种以贝壳为材料的净化装置,将其投放到水中净化水体,因为是堆放的形式,也利于鱼类和水生植物在这里生存,从而进一步的净化水体;为了盘活矿坑的经济,带动周边产业,因此专门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温室植物园,用于教育旅游休闲服务,吸引人们来此,通过不同的动植物搭配,来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游玩乐趣。
设计感悟
曾为人们提供财富的矿山已然成为了“大地的伤疤",本次设计以数字景观分析为基础,从修复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出发,采用低干预的设计手法,对矿区内的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修复过后的矿区可以实现内部的生态循环,降低人工的干预,同时带动周边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亮点
本次的设计基地位于杭州市老虎山矿坑,通过景观设计学为基本理论基础,结合人类对工业破坏的反思,对原始矿坑进行景观再生设计。通过遥感技术对基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把原始矿坑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次级生太保护区域,轻度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同时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重点对矿坑内土壤、水体、空气进行净化。同时在矿区内部打造植物园,民宿、泵道等活动场所,从而把四个矿坑整体进行串联,从而带动该片区的活力。设计在对矿区进行生态覆绿的同时,也在尽可能的保留矿坑原本的特点,将整个矿区的绿色景观点,景观线,景观面相融合,用植物相衔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绿地体系。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