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子生态小花园

艾景奖组委会

2014/08/20 08:11

浏览量

1207
作品编号:ILIA-S-20142098
设计成员:冯乃曦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化学分子生态小花园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场地设计鸟瞰:设计的概念是在荒废的东四楼区域内建立一个人工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来使基地中已经形成的生态群落与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多种行为空间形成一种平衡关系。设计的手法是借鉴了原有烟草学院中的实验器具,以各种仪器相组合形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同时,借助化学分子式的样式所设计的各种小型花坛相互组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种综合的体验性场所。同时,为了保护基地中原有的生态群落,设计了一组人工的小型生态环境,来作为原有生物群落的缓冲和补充。 这个设计项目主要着眼于教学区,目标是构建一个满足新艺术设计学院对公共区域的多种行为及活动场所。场地中原有的建筑物是本次设计的基础。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公共交流的空间和半私密的生态空间的界定和区分。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群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工的生态设施,使得我们既能在公共空间中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又能够不对基地本身原有的生态群落造成影响。

设计说明

设计的概念是在荒废的东四楼区域内建立一个人工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来使基地中已经形成的生态群落与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多种行为空间形成一种平衡关系。设计的手法是借鉴了原有烟草学院中的实验器具,以各种仪器相组合形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同时,借助化学分子式的样式所设计的各种小型花坛相互组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种综合的体验性场所。同时,为了保护基地中原有的生态群落,设计了一组人工的小型生态环境,来作为原有生物群落的缓冲和补充。 这个设计项目主要着眼于教学区,目标是构建一个满足新艺术设计学院对公共区域的多种行为及活动场所。场地中原有的建筑物是本次设计的基础。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公共交流的空间和半私密的生态空间的界定和区分。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群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工的生态设施,使得我们既能在公共空间中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又能够不对基地本身原有的生态群落造成影响。

展板01

展板02

展板03

设计基地历史变迁:通过对母校的观察,完整的再现了从2010年以来,基地(烟草学院)到现在(拟搬迁到此的艺术设计学院)的状况。

总体鸟瞰图:设计的概念是在荒废的东四楼区域内建立一个人工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来使基地中已经形成的生态群落与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多种行为空间形成一种平衡关系。设计的手法是借鉴了原有烟草学院中的实验器具,以各种仪器相组合形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同时,借助化学分子式的样式所设计的各种小型花坛相互组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种综合的体验性场所。同时,为了保护基地中原有的生态群落,设计了一组人工的小型生态环境,来作为原有生物群落的缓冲和补充。 这个设计项目主要着眼于教学区,目标是构建一个满足新艺术设计学院对公共区域的多种行为及活动场所。场地中原有的建筑物是本次设计的基础。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公共交流的空间和半私密的生态空间的界定和区分。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群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工的生态设施,使得我们既能在公共空间中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又能够不对基地本身原有的生态群落造成影响。

群落分析: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物链,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补充。各种生物都能够获得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人为的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链。

设计总平面图(比例尺1:200)

水系统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屋顶的管道、建筑中原有的市政管道、建筑本身的排水管道与设计中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建筑回廊的虑水系统均采用钢化玻璃建造的水槽来进行接驳。

场地效果图01

场地A-A剖面图 (比例1::100)

花池模块组合展示及剖面图展示(剖面图比例1:100)

效果图02:中心广场设计由分子构成的舞台和世外咖啡吧,材质采用钢化玻璃,使原本狭小的入口空间在视觉上显得比较宽敞。

广场廊架展示设计(场地生态设施):采用基地调研(原烟草学院)发现的玻璃器皿进行了组合设计形成一个水循环过滤系统。

设计元素及分析:设计的基本元素构造来自于对基地现场调研所发现的一系列玻璃仪器为基本元素。通过再放大设计,与场地植物相结合。靠着透明试管所具备的的放大镜效果让人们从人类尺度进入到巨人或昆虫的视野尺度。通过这种观察,让人们体验到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现,进而关心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效果图03:植物的选择,考虑到了花期所带来的视觉和嗅觉的吸引力。来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不同高度的花盆所造成的差距和混淆、不同色彩相互交错所带来的混淆感觉,以及在经济的休闲中去观察阳光所带来的迷人细节。

场地B-B剖面图 (比例1::100)

场地C-C剖面图 (比例1::100)

场地植物分析02

场地植物分析01

场地植物设计01

场地历史变迁:通过对学校的观察,完整的再现了从2010年以来,基地(烟草学院)到现在(拟搬迁到此的艺术设计学院)的状况。

设计总平面图(比例尺1:200)

广场廊架设计及游憩模块组合:采用基地调研(原烟草学院)发现的玻璃器皿进行了组合设计形成一个水循环过滤系统。

中心广场:中心广场设计由分子构成的舞台和世外咖啡吧,材质采用钢化玻璃,使原本狭小的入口空间在视觉上显得比较宽敞。

设计元素及分析:设计的基本元素构造来自于对基地现场调研所发现的一系列玻璃仪器为基本元素。通过再放大设计,与场地植物相结合。靠着透明试管所具备的的放大镜效果让人们从人类尺度进入到巨人或昆虫的视野尺度。通过这种观察,让人们体验到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现,进而关心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场地水系统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屋顶的管道、建筑中原有的市政管道、建筑本身的排水管道与设计中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建筑回廊的虑水系统均采用钢化玻璃建造的水槽来进行接驳。

场地生物群落关系分析: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物链,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补充。各种生物都能够获得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人为的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链。

人工生态系统设计成果展示

观花漫步道设计:植物的选择,考虑到了花期所带来的视觉和嗅觉的吸引力。来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不同高度的花盆所造成的差距和混淆、不同色彩相互交错所带来的混淆感觉,以及在经济的休闲中去观察阳光所带来的迷人细节。

植物设计

A-A剖面图(比例:1:100)

B-B剖面图(比例:1:100)

C-C剖面图(比例:1:100)

广场廊架设计及游憩模块组合:采用基地调研(原烟草学院)发现的玻璃器皿进行了组合设计形成一个水循环过滤系统。

规划水系统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屋顶的管道、建筑中原有的市政管道、建筑本身的排水管道与设计中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建筑回廊的虑水系统均采用钢化玻璃建造的水槽来进行接驳。

规划后生物群落关系分析: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物链,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补充。各种生物都能够获得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人为的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链。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我们抛弃了本科时代直接单纯的构思概念的这一过程,我们尝试用一个理性的思路来去对基地展开分析和方案设计。作为研究生阶段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任务,我们在众多设计学领域内的研究方法中选择了哈佛大学Carl Steinitz的“决策模型框架”思路来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方法。设计最大的特殊性是场地的再利用,新艺术设计学院计划搬迁到原有的烟草学院教学区域内,由于烟草学院教学及科研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生态恢复。借用麦克哈格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设计手段来实现新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及科研功能在原来烟草学院的区域内找到最适宜的生活和生产途径。本次设计的元素也来自于我们在对废弃的烟草学院场地内寻觅的一系列化学仪器和玻璃器皿,而这些又为我们进行生态恢复和场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我们相信,我们所采取的设计手段将构建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恢复与局部重建)+人文生态系统(新艺术设计学院)”的双重环境来形成一个兼有生态功能和具有活力的混合场所。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