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活新生——社区营造视角下成都市书院街片区更新改造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7/05 20:55

浏览量

2769
作品编号:ILIA-S-202311871
主创姓名:丁昱匀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焕活新生——社区营造视角下成都市书院街片区更新改造
院校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张鑫
设计时间:2023-05-09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项目规模:4.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方案演绎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社区营造是城市社区增量更新向存量更新发展转变的重要发展路径。社区营造的目的是营造美好家园和实现社区永续发展,其最终目标是营造“新社会、新文化、新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成都以其强劲的实力跻身于“新一线”城市,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更长远的目标为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正处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新时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正愈发受到重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发展与民生工程,近年来正愈发受到国家重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用地的扩张已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因此对旧城区进行适当改造,通过改善环境、优化布局,不仅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还能让环境呈现出更加美观且宜居的效果,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主流项目建设方向。

设计说明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旧社区改造的指导意见》,建议在十四五规划结束前对2000年底前建设的旧城社区进行改造。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社区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成为社区营造的重要目标。基于城市存量发展、时代变迁背景下,城市居民关注重点更多地从生产转向生活,探讨如何从增进民生福祉角度来开展项目,从而达到帮助社区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治理的目的。项目首先从功能入手、文化着眼,通过对场地空间结构梳理优化,使周边居民有更好的生活体验筑造繁荣市井,营造新时代和谐社区氛围,意图打造一个安全、智慧、绿色、协同共融、多方共治、美好共享、区域合作、区域协同发展,“人与自然”、“虚与实”、“新与旧”、“老与少”、“在地与外来”具有成都文化特色的邻里文化全龄复合新型社区。其次以数字城市未来智慧社区概念贯穿始终,促进公民生活便捷化、智能化、安全化,真正实现科技与人文纵横交融,促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进步。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崭新的城市设计手段的帮助,通过社区更新改造带来更加合理、更加美好的城市,继而引领城市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前期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成都以其强大的实力跻身新一线城市,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长期目标,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更高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成都市书院街片区更新改造”这一个主题展开,探讨如何从社区营造的角度来开展项目方案,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特征和生活需求,来优化旧社区景观,从而达到帮助社区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治理的目的。 书院街片区属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位居成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医疗、交通、教育等资源丰富,周边配套成熟,生活便利。周边的用地类型以居住用地、政府及商业用地、教育用地为主。 当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在发展水平、设施条件、聚集人群、景观面貌等方面出现分异分化现象,最直接的表象是许多城市中一边是高楼林立、设施完善的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一边是低矮破败的老旧区域。 老旧区域在居住环境和公共基础、就业和收入、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我国城镇化过程相对粗放的原因,加快城市老旧区域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老旧社区治理水平是现阶段改造重难点。 坚持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区为宗旨,以改善老旧小区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构建以居民为核心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大力实施老旧社区改造工程,努力建成宜居绿色、协同共融、多方共治、美好共享新型社区。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在逐渐转型,城市中老旧城区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很多老街区转型成为地域性创意文化街巷,旧城由于地域性文化的差异,在功能和性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上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城市更新要看到文化的差异性,城市更新设计呼吁避免千城一面,挖掘城市记忆、地域文化建设历史文城,增添场地文化多样性,结合地域文化的旧城改造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长久不衰。 优势:社区外部交通系统发达,接驳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区域内知名美食与零售街区,带客流、高校资源聚集;劣势:社区属于老旧社区,无物业管理内部建筑老旧环境差改造成本大,社区内部交通连贯性差断档多,社区内各个院落独立、分散,改造与运营管理难度大,社区内部商业业态低端,且商业产权复杂商户经营分散统一打造困难;机遇:城市“中优”与“旧改”政策,成都市住建部发布《成都市老旧住宅小区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在合理布局下,社区内有一定的公共空间做创新创业空间、商业、服务与文化项目,社区里青年人群较多,且紧邻高校人才资源聚集,创业潜力大;挑战:项目体量大,无大型可用商业空间,需通过折除部份院落围墙打造新商业的空间,社区以居住为主,办公及其他类型空间有限,无创业氛围,科技元素少,从0 到 1 的潜力有待激发。 书院街片区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体为主,其次为上班族的年轻人和儿童,因此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中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场地的实践考察得知,其中中老年人缺乏公共休闲场所,以休闲交流的安静空间为主。儿童缺乏开放的运动、玩耍以及学习互动性强的户外景观。青年人缺乏动静相宜的活动空间,社交活动可以开展的场地较少。 书院片区内现有街区商业现状,主要以生活超市、水果店、理发店等生活配套商业为主。业态整体低端,商业形象差,品牌弱,社区内部业态混乱,服务产业尚未形成,现有业态服务难以满足居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多层住宅与传统建筑风貌不统一,视觉体验不佳;房屋呈现年代多样性,早期住宅外观老旧残破,居民居住条件比较恶劣;建筑质量:建筑结构内部钢筋裸露,上部结构腐蚀破坏严重,建筑抗震系数低对社区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人车混流,道路狭窄,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小区边界封闭不够穿行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安保问题。 缺乏对后期绿地的养护体系,导致杂草丛生;社区内部绿地遭损坏严重,景观较差,不成体系;植物缺少乔灌草等科学配置、达不到应有的生态效果,也缺乏美感。 电动车充电设备数量不足;内部自行车与电动车混停,未明确分区;停车位严重规划不足,道路停车混乱、无序,交通效率低;非机动车停停车区放杂乱无章,随处可见,影响社区面容;消防通道被机动车随意停放占用,存在安全隐患还有许多断头路(封闭出入口);社区内部道路铺装老化、破损、塌陷,存在安全隐患,车辆及行人出行很不便,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垃圾箱等设施偏少,且没有分类回收;社区存在无障碍设施损坏失修的情况;社区以老年人居多,无障碍设施配备不完善;照明、喷灌、排水、生态措施等基础设施缺乏;社区些许无障碍坡道缺少扶手,老年人、残疾人通行不便;室外活动场地座椅等部分功能设施陈旧破败,年久失修,影响安全,利用率低。 老旧建筑年代久远,消防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围栏、围墙样式陈旧、局部破败,存在安全隐患;空调外机裸露、安装杂乱,影响社区整体的美观性;风格多种及不统一,可以看出历次改造痕迹、影响美观;部分消防设施老旧损坏,保险盒外表脱落,线路电闸开关裸露在外;裸露在外的空调机位经过常年风雨腐蚀,空调支架边角锈蚀非常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水、暖、电管线老旧破损,线路老化;管线杂乱,相互交错,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内部垃圾、废品随处乱丢,物业没有按时处理,导致社区居住环境差;社区内多数建筑都存在私搭乱建,结构陈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状部分电缆、电信沿屋檐、墙铺设,错落杂乱,不利于城市景观,又影响电信数据传输质量和供电安全;街区内部道路红线宽度较窄,敷设管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部分管线间距较小,管线检修工作容易对其它管道造成破坏,部分管线紧邻建筑设置或设置在建筑进出通道内。 目前书院片区存在着外立面破旧、垃圾处理无序、建筑及设备老旧、消防设备缺失、公共环境脏乱等问题。

策略推演

基于场地空间破损严重、公共空间匮乏、文化元素缺失,规划修补空间从而注入活力。主要功能需求包括服务设施、植物需求、生态需求、健身需求、舒适需求、安全需求;人群行为需求包括交流需求、休憩需求、展示需求、运动需求、科普需求、展示需求;文化诉求包括趣味需求、文化宣传、知识科普、标志性景观。由此得出场地人群需求科普空间、休憩空间、展示空间、观赏空间、娱乐空间,并以安全、智慧、绿色、文化特色为基础保障。 通过走访调研得出结论:压力无处释放、邻里关系冷漠、生活单调无趣、倾诉对象缺失、运动空间缺乏、社区活动单一。居民反映场地空间问题:空间使用率低、设施没有吸引力、局部空间封闭;场地人群问题:人群结构复杂,人群结构多样化,各年龄阶段需求不同;场地活动问题:现有公共空间功能极端,观赏性大于活动交流性,人群分隔。期望塑造以人为本以智为基的情感化人文关怀社区。 目前日益碎片化的时代阅读成为一种奢侈,过去的阅读空间形式单一,未来阅读空间期望打造多元共享的社区阅读空间,阅读空间突破传统物理场所、载体限制,打造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空间,期望实现全民阅读共享空间、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建邻里间的亲密关系、日常生活充满温度,使社区居民在阅读中充分汲取分享、传播知识、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升华品格。由阅读模式下产生互动活动。定期举办读书会增进邻里之间互动交流性、提供一本自己的书线上系统随意配对找到对应邻居进行书籍实际交换、将闲置的图书教材捐赠在社区图书角居民可以自由阅读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 音乐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为居民提供一个解压休憩的场所,帮助居民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体现人文关怀情愫,音乐空间也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社交空间,改善邻里关系淡漠的现状,也为志同道合的居民提供了认识交流的机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构建社交网络,有效改善邻里陌生。 “小街区、密路网”实施优势使路网结构通达度高、连续性好,交叉口设计使信号相位少、等待周期短,慢行交通系统使行走距离短、行人自行车可达性高,解决了交通拥堵、减少事故发生、引导绿色出行、提升空间活力,以人为本构建面向全龄段的友好街道。 基本确立以城市空间为主要对象,通过前沿城市技术引入和空间设计手法实现对城市空间品质优化提升。以人为本,普惠市民,场景要与城市需求相结合,与群众诉求吻合,着眼城市生活各个领域,让居民感受到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痛点切入,精准回应,以居民的视角和全时全空间维度,致力解决数字城市生活的关键“痛点”,通过对生活中的痛点意见梳理分析,成为方案切入的底板支撑;生活场景,提升三感,场景化解决方案、空间品质的优化、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初衷,也是建设的结果;落位空间,实施导向,以城市痛点—人民需求—规划设计—规划营造—技术应用为链条实施。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分析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老年人对于智慧养老的需求,结合智慧技术对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空间进行设计。在居住空间上,对老年人的卧室、卫生间、起居室、餐厅厨房等地方进行智慧化设计;在卧室利用电动看护床、床下感应灯和语音交互系统等方便老年人进行操作,在卫生间利用感应式马桶、电灯、无线报警、感应式跌倒报警等保证独居老人的安全;在起居室布置监测老年人体征监控状态系统;在餐厅厨房利用感应设备监测老年人的安全,利用智能化厨具方便老年人操作。在社区公共生活单元中,实现全社区无障碍化,无人机 24 小时巡逻监管,活动健身空间设置智能化、适老化健身设备;社区公共设施如廊架、座椅适老化设计,方便老年人进行休息活动,利用实时运动巡更地图,全监控老年人的运动活动,利用定位系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活动位置,智能监控报警系统察觉老年人出现安全问题自动报警;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互补;设置垂直农场,实现“可食性”社区,搭建智慧农田体系,进行银发资源开发,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智慧适老社区。

效果展示

设计思路首先从功能入手,其次从文化着眼,通过对空间结构及场地的梳理,结合设计语言,实现场地现代与历史的完美结合,让书院街片区既充满老成都的气息,又极具时尚、现代、开放的当代城市空间,让周边居民有更好的生活体验,也不断吸引商户入驻,筑造繁荣市井,让到访游客有着不一样的成都体验。 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梳理书院街片区的空间结构,丰富场地的一个功能性。当前书院街道片区场地空间结构单一且空间相对饱和,在经过调研分析以及策略推演后确定将场地改造节点一的停车场改建为地下停车场,地上空间设计为多功能的口袋公园;将节点二的商业街做更新改造设计,对其商户前的道路做人车分流设计;将节点三废弃空地改建为儿童通学亲子景观;将节点四废弃花坛改建为五感治愈公共空间,营造令居民流连忘返的休闲娱乐场所;将节点五十字街社区内部绿化场地改建为社区共建可食景观,以期通过规划增加邻里感情、增加社交互动;将节点六商铺前沿改造为旧城流动摊贩重组集市,有效缓解流动摊贩随意占用空间经营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地摊经济的政策;节点七改建锦江区政府宿舍外空地为社区文化营造空间,满足居民文化诉求、延续历史文化;节点八更新府河旁绿地,绿色空间是街区入口的标志,濒河绿色休闲区让居民体验游园的乐趣,包含休憩交流、活动设施等营造社区氛围。 口袋公园利用现代手法对口袋公园进行总体平面的构图;在景观布局方面组织轴线上,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合理划分场地功能;植物方面从两个主要入口景观进行丰富的植物搭配,中间草坪空间进行丛植和列植为主。响应海绵城市的号召,局部草坪节点结合雨水花园打造花境空间。引入“超氧”概念,以期提升居民身体素质、改善公共空间缺失问题、提车混乱问题。 商业街道的改造,为街道带来了新人的人流点,为社区增添了活力。 通学空间亲子景观引入“儿童友好型城市”理论,对各年龄段人群提供 不同的空间属性。 五感治愈公共空间以现代人群情绪问题为出发点,不再单纯地从美学角度来衡量设计的存在感,更加关注人在空间中的精神体验,打造更加积极、良好的治愈性空间。利用植物的花、叶、果实以及气味的分区设计对情绪调节起到帮助。视觉—观赏:通过植物优美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绚丽的颜色等有机的结合从大自然景观中汲取营养,营造出让人沉浸其中的休闲娱乐场所;听觉—声景:借助自然之声,如风、雨、水、虫及鸟叫声,创造出聆 听大自然产的“音乐厅”,营造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使人们得到心灵升华,暂时忘记烦恼;味觉—食疗:主要采用食用性与药用性植物,种植可采摘、即食性植物,增加新鲜感与娱乐性,同时通过视觉来刺激味蕾,触动味觉以达效用。嗅觉—芳香:大多数的芳香植物,其花香、果香、叶香以及分泌物,置身于其中不仅能给人带来嗅觉上的享受,还可以治愈人的心灵创伤;时间感—体验:通过设置不同时间段开花的植物让人们体验到时间的变化,并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不同时间段来访的游人带来不同的惊喜欢快感;触觉—触摸:亲身体验不同质地的枝叶、果实种子,通过对触觉的刺激而得到不同的感观效果,增加辨别能力让人们感受细节带来的乐趣之感。将治愈花园分为六个分区花园:沮丧悲伤主题、焦虑头主题疼、疲劳主题花园、忧郁主题园、压力主题花园、失眠主题花园。 社区共建可食景观缓解了社区内部景观混乱问题,以共治共享方式增加邻里感情、增加社交互动,充分利用空闲绿地也为场地内部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旧城流动摊贩重组设计有效解决了流动摊贩随意占道经营现象,实现共生,既积极响应国家地摊经济政策又合理改善占道经营问题,并且在展架中设置名人字画,营造社区文化氛围,使片区氛围多方面提升。 社区文化营造空间为片区文化氛围营造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共掘、共营、共享,重新定义了邻里共享空间,既富有公共性又包含文化氛围。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关于如何将通讯和信息科技运用到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效率,增强竞争力中,并且提供给我们新的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概念。城市规划需要关注智慧城市的具体细节,发明更多高效模拟系统解决城市的问题,创造—种新环境,使得更多市民参与到未来城市与社区设计工作中,使城市规划一直倡导的“公众参与平台”得以实现,也将是开启未来信息科技时代的关键。 针对老旧城区环境复杂,人车混流、社区安全、车位紧张等一系列的痛点问题,在基本运营管理基础上,将根据书院片区居民真实需求,为用户提供菜单式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设计感悟

城市老旧社区更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满足程度,很多情况下也是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为注重居民获得更多的“社区感”,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新的社区更新和运行机制方法、新的城市设计定量手段的帮助,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社区新秩序。

设计亮点

坚持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区为宗旨,改善旧城社区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构建以居民为核心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社区治理体系,大力实施老旧社区改造工程,努力建成宜居、绿色、协同共融、多方共治、美好共享新型社区。社区在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上增进,以“社区线上管理平台”为依托将通讯和信息科技运用到改善城市功能中,也将是开启城市未来信息科技时代的关键。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