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竿翠影,竹语五丰——基于“竹+tech”更新策略的五丰社区乡村振兴规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4/30 22:00

浏览量

6123
作品编号:ILIA-S-WORL11792
主创姓名:周思薇
设计成员:谭梓倩 沙春雨 王雪倩 董文浩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项目名称:千竿翠影,竹语五丰——基于“竹+tech”更新策略的五丰社区乡村振兴规划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马琰 屈雯 马琰 屈雯
设计时间:2023-02-01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乡县城牧马河以南3.9km五丰社区
项目规模:4.22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

前期分析与总体策略

五丰社区,原名永丰,寓意“五谷丰登”,是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优良的典型近郊村庄,如何满足城乡协同的时代需求以及乡村全域全要素空间格局优化与品质提升,成为当前五丰社区发展最大的挑战。 应对城乡问题,设计首先以乡村为核心,提出从空间、产业、生活、思想层面“打破城乡边界”的交互发展模式,使城市活力注入乡村、乡村资源反哺城市。 其次,围绕现状空间要素特征与问题,以“竹”元素赋能乡村,以竹为脉,营竹破界。 总体策略——采取“营竹富村、营竹活村、营竹美村”的村庄全域空间更新设计总体思路。

设计说明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本方案以城乡融合为着眼点展开设计。场地为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五丰社区,村域面积4.22km²,比邻高速,气候温和,植被水系丰富。作为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基础优良的近郊村庄,如何满足城乡协同的时代需求及乡村全域全要素空间格局优化品质提升,是当前五丰社区发展最大的挑战。 设计以乡村为核心,提出从空间、产业、生活、思想层面“打破城乡边界”的交互发展模式,使城市活力注入乡村、乡村资源反哺城市。 围绕现状空间特征、问题及社区内外丰富竹资源,以“竹”元素赋能乡村,以竹为脉,营竹破界。采取“营竹富村、活村、美村”设计总思路,对应三生空间提出策略: 生态:结合竹要素,对林带、农田、坡面、渠塘等空间采取保护修复相结合的措施,串联点线面,形成农林渠池生态网络。 生活:完善生活圈设施配套,划分居住组团,形成一轴三心的居住结构。借竹景观提出带状、组团、环绕、散点式居住组团景观布置模式。 生产:结合村庄产业发展困境与资源基础,提出“延长产业链、复合多层空间”的解决措施,以“竹+”产业为核心,形成多点散射的产业结构。 通过塑格局、优空间、落要素、兴节点递进设计,实现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竹林风雅特色城郊乡村社区”设计愿景。

三生策略与布局方案

在整治营建上,尊重乡村现状原真性,运用局部更新改造、保留提升、适度新建的针灸式措施,整合村域用地,提质升级人居环境。 规划结构——通过“竹”元素的“穿针引线”,贯通全域,打破空间格局边界与空间要素组织边界,形成“一轴两带三心多片区”的整体规划结构。 生态空间——以竹要素、水元素运用把控特色节点生态化设计模式。 生活空间——以竹景观的宅景融合提出带状、组团、环绕、散点式居住组团景观布置模式。 生产空间——以现代化生产标准,提出产业规模控制、发展形态控制及生产道路建设等方面要求。

总平面图

呼应三生空间策略与整体结构把控,叠合建筑场地、生产园地、蓝绿空间,布置各类要素,进而生成村域设计总平面。 其中道路规划:综合考虑村庄地貌、发展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梳理村庄道路肌理,生成灵活式、格网式、环通式道路模式,合理运用林带、水系生态性要素与竹、石等就地性材料,以道路为主骨打造多类型村庄生态廊道。 公服规划:在村庄设施配置方面,优化旅游设施、丰富公服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游客中心、便民中心、活动中心与文化中心四大核心服务节点,提供创新创业、自然生态、养老托幼、旅游休闲、智慧治理六大类服务设施,提升村庄整体服务效率与质量。

节点详细设计图

以规划结构中的四心为落点,运用三生空间设计策略与导控方法打造核心节点,对应不同主题: 节点一——竹林核心区的活力营造 节点二——林盘聚落的修复与更新 以四处节点串联全域,形成环村观览游线,塑造村庄特色,带动村庄发展。 通过塑格局、优空间、落要素、兴节点层次递进的设计逻辑,最终实现了“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竹林风雅特色城郊乡村社区”设计愿景

设计感悟

聚焦乡村全域设计,以打破城乡边界为背景,融入时代发展需求,建立了城乡之间发展的平衡与联系;以“竹”元素的适地性运用为规划逻辑主线打破乡村空间边界,耦合三生空间协调目标,提出了立足于体验式、生态低碳化的空间更新设计多元化策略与措施。打造了绿色可持续化的乡村空间模式,塑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乡土景观风貌。

设计亮点

打破城乡发展边界——联合互动的城乡发展模式:基于城乡创新与质朴优势的碰撞融合,打破空间、产业、生活、思想边界,采用多种城乡互动措施,使城市赋能乡村、乡村供给城市,为乡村带来无限的可能与多元化体验,探寻城乡交互的乡村社区发展模式。 打破空间要素边界——以竹营村的空间协调布局:以竹为脉,采取“营竹富村、营竹活村、营竹美村”的策略对村庄全域空间更新设计“穿针引线”,复合落位三生空间要素,兼顾保护与发展需求,形成三生协调的空间布局,创造一个村民生产生活高效便利、生态环境原真和谐的美丽乡村社区。 打破技术应用边界——可持续化的生态设计策略:以村庄现状资源禀赋为核心,将当前新型农业技术、网络共享技术移植于乡村发展环节当中,打造“稻鱼共生、种养循环”的生态化产业模式,形成“居业一体、产居和谐”的活力化人居模式,搭建“多方共建、多元共享”的乡村运维平台,采用新材料技术加持下“竹”元素赋能村庄空间生态化设计的多种用途。通过多种措施,实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乡村建设目标愿景。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采闲城下

13
1079

山语鹭府

12
1069

原河云墅

19
1365

民邦•璞樾

13
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