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4/30 20:44

浏览量

4514
作品编号:ILIA-S-WORL11756
主创姓名:孔佳艺 梁浩泉 孙若羽 学生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生生不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
院校名称: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指导老师:郑权一、林丹
设计时间:2023-04-01
项目地点:深圳市福田区
项目规模:2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前期分析及设计框架

设计说明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值得探讨。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处在城市腹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抵挡风暴与海啸等自然灾害。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生态失衡,诸多问题随之产生。如,水水源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外来物种扩散造成生物入侵、病虫害频发侵扰红树植物生长...矛盾愈发尖锐。 保护区主要的三个自然元素--水、林、鸟受到人类的威胁,解决人与水、林、鸟的冲突是场地内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保护区内的一个地块进行实验性设计,观察其生态回报价值,为其他地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经验依据。通过三个策略实现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策略一:自然交融,重点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净化水源、治理外来物种、缓解虫害危机、植物修复实现生境保育;策略二:空间交融,将观赏系统融入生态系统,在不干扰自然生境的情况下组织场地功能、产生趣味游玩体验;策略三:时间交融,经历时间变迁,自然与景观融为一体。三个策略层层递进,探寻到人与水、林、鸟的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的交融共生。

▲设计方案及演替过程

保护区主要的三个自然元素--水、林、鸟受到人类的威胁,解决人与水、林、鸟的冲突是场地内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保护区内的一个地块进行实验性设计,观察其生态回报价值,为其他地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经验依据。 通过三个策略实现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策略一:自然交融,重点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净化水源、治理外来物种、缓解虫害危机、植物修复实现生境保育;策略二:空间交融,将观赏系统融入生态系统,在不干扰自然生境的情况下组织场地功能、产生趣味游玩体验;策略三:时间交融,经历时间变迁,自然与景观融为一体。三个策略层层递进,探寻到人与水、林、鸟的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的交融共生。

▲设计策略

具体的问题及生态措施: (一)自然元素-林 现状:场地内主要的受害植物本土红树林物种,包括秋茄、白骨壤、桐花树。其害虫主要有海榄雌瘤斑螟、毛鄂小卷蛾、白骨壤食叶害虫螟蛾;福田红树林虫害日趋严重,红树植物繁殖体被啃食殆尽,红树林植被区的面积不断减小... 措施: 1.缓解虫害危机 采取人工的手段,设置一个互动的景观座椅。常规状态下可以作为休憩、景观节点。虫害期间利用其内置的功能驱逐害虫。功能一内置水枪,涨潮时用水枪大力冲。把虫冲到海水中浸泡超六小时可致死;功能二灯光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虫害期加强灯光亮度,诱捕害虫。 采取生态的手段。可以直接投放主要受害植物害虫的天敌。也可以间接营造适宜天敌生存的栖息环境。具体的措施为增加草本植物、低矮灌丛群落密度。或低高大乔木树种高度和密度。 2.加强物种管理,治理外来入侵物种(无瓣海桑) 对场地的林进行“清除-补植-日常监测”的常态化的管理,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对于陆地上的外来入侵植物,先进行人工清除。第二步,补植本地乡土植物,选择优良的本地湿地植物,例如: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第三步,每年定期清理,控制外来物种肆意生长。 对于在该区域内主要入侵物种--无瓣海桑进行分情况精细化管理。在保护区无瓣海桑与海桑的混交林中,无瓣海桑种群的能量现存量和归还量占比远高于本地种海桑。无瓣海桑是外来树种,扩散能力强,对乡土植物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在利用无瓣海桑时,应进行专业的生态风险评估,对无瓣海桑的生长和蔓延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潮淹、抗逆性强等特点挑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对本土红树林物种的资源抢占。具体的措施为:种植于条件恶劣的地带,作为前沿先锋树种稳固植被;种植于互花米草侵占的区域,利用无瓣海桑降低互花米草对资源的竞争力,抑制互花米草的滋生蔓延。  (二)自然元素-水 现状:红树林沉积物中富含硫化物,含硫有机质的腐败降解以及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会促使H2S气体生成。但由于福田红树林湿地水体交换动力不足,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加之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福田红树林沉积物黑臭问题尤为突出。若水质连续严重超标,红树林的生长发育也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对于这种状况建立,通过关键选种、水位调节实现生态净化。 措施: 1.建立“蓄水池-开阔水面”的智慧水位调节系统 湿地的水位受潮汐影响而变化,通过在开阔水面旁边建立蓄水池实现调控。 候鸟季(11 月到年4 月),将大湖中的水引入旁边蓄水池。大湖露出更多浅滩面积以供水鸟觅食,为迁徙水鸟提供更多觅食场所。蓄水池候鸟季排水晒塘,为水鸟提供鱼虾作为食物。 非候鸟季(5月到10月),尤其是雨季 (6-8 月)。将蓄水池中的水引入大湖,水淹没大湖的滩涂浅滩,防治杂草生长或被爬藤类植物入侵。蓄水池则可供游客休闲消遣,在雨季也可以蓄水。 2.选择适合湿地生境的本土植物实现植物净化 植物在湿地净化过程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以水源净化为目的选择物种。因为影响植物根系进行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根系的氧气浓度。而水生植物根系的氧气浓度取决于他的泌氧能力,分别对生态浮岛、开阔水面、浅滩、林地选择不同的物种。通过控制植物的密度保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保证根系净化的氧气浓度,以实现净化。如,在开阔水面的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如芦苇、藻类、荷花;浅水区由浅到深种植合适的耐水湿植物、挺水植物,如梭鱼草、香蒲;蓄水池种植芒草等。 (三)自然元素-鸟 现状:高层建筑在鸟类的迁徙路线上,且周边高楼大厦基本上用玻璃作为幕墙,影响鸟类的正常迁飞;道路的交通噪声使周围鸟类数量减少、繁殖期鸟类活动改变、求偶效率下降;人为的光线改变了生态系统中光和暗的自然模式。误导鸟类的正常活动,导致其的源精疲力竭、被捕食和与建筑物发生致命碰撞的危险... 措施: 1.降低人类的干扰 通过设置土墙、密林缓冲带,降低交通噪声;设置缓冲网、在墙面贴半透明磨砂贴纸减少对光的反射,减少鸟撞事件;适当提升或降低巡逻道的高度,辅以其他生境营造,减缓对鸟类飞行的阻隔。 2.改良栖息地环境,营造鸟类适宜生境 如,置入生态的观鸟廊道、营造适宜水鸟生存的浅滩、湿地泡、生态浮岛、草甸等生境。

设计感悟

1.有现实意义。红树林防御的效率几乎比人类的防灾措施高出四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值得重视。 2.前期分析扎实。剖析了场地基质的生态状况、主要物种水、林、鸟面对的威胁。通过游憩承载力的计算分析出所能承载的游憩活动量,较为科学。 3.巧妙的将观赏系统融入生态系统。生态策略完备,设计趣味性佳。

设计亮点

1.生态措施完备,点对点解决生态失衡导致的环境问题,对水、林、鸟都提出了详尽的生态规划,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2.设计趣味性佳,对景观设施如观鸟廊架、亲水平台等都进行对了专门的趣味设计,在不干扰自然生境的情况下营造丰富的游玩体验。 3.策略层层递进,从时间、空间维度考量,找到人与自然环境中水、林、鸟的平衡点,并将观赏系统融入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红树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采闲城下

13
1079

山语鹭府

12
1069

原河云墅

19
1364

民邦•璞樾

13
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