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边界——深港医疗-教育融合模式综合体创新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4/30 15:36

浏览量

2793
作品编号:ILIA-S-WORL11753
主创姓名:陈俊澄
设计成员:梁茵琳 陈彦杨 李坚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项目名称:复合边界——深港医疗-教育融合模式综合体创新设计
院校名称: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梁家维
设计时间:2023-02-19
项目地点:深圳,香港
项目规模:6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

▲建筑整体外观效果图

该篇是整体建筑效果展示图,我们采用“重构边界”和“互构关系”的设计理念,采用横跨深圳-香港两地的综合体建筑形式,打破了“地缘边界”,形成了两地医疗教育资源的创新连接,并采用中间夹层和退台错层的设计手法,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空间体验。

设计说明

我们的生活空间可能会因为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各种地缘边界以及非正式的社区边界。边界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公共区域,而打破边界的目的本身就是让两个利益主体从隔离走向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对边界进行新的构建,重设,让双方形成互构关系,走向融合。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罗湖口岸,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口岸,是由于一国两制下形成的地区边界,一国两制下港深发展侧重点不同,资源发展趋向不平衡,从而影响产生两个利益主体的需求不一致。深圳的教育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快,研究成果多样化。而香港在科教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深圳的教育选择,多业态教育发展稳定,而香港的医疗体系较大陆体系完善,医疗资源发达,但也缺少医疗康养的地块环境,我们提取出深港两地的供需关系,融合了双方的需求,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具有人文关怀,因地制宜的港深跨境综合体。借鉴“流动空间”的理念,将建筑的整体布局引入“疗愈环”的概念,在建筑中部采用中间夹层的方式将人流交通引入,通过廊桥和推台联系各功能板块,并在其中植入配套的服务功能,提升多层次的空间体验。

▲前期分析篇

该篇作为概念引入篇章,以地理区位分析、历史沿革分析,人群需求分析、自然资源分析、人群需求总结等各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深圳香港两地的教育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及其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策略推演提供依据。

▲策略推演篇

该篇作为本方案的核心篇章,是本案设计亮点的体现。该篇用策略推演图、建筑生成图、机制运作图、平面布置图,重要节点展示图的方式讲述了我们设计的深港医疗教育综合体机制如何应用到建筑中,帮助推动两地医疗教育资源达到互补平衡的目的。

▲效果展示篇

该篇作为最终的效果展示,用蚁群算法分析图、重要功能节点图、建筑整体效果图展示了最终的设计成果,“中间夹层”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多层次的空间体验,使得用户可以在其中体验到不同的功能和氛围,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设计感悟

这个设计方案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综合体设计,融合双方利益主体需求,为两地用户提供了多层次的空间体验。这个设计方案不仅有助于推动深港两地的合作和发展,也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设计亮点

基于深圳和香港两地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以“跨境综合体”为核心概念的设计方案,其中最具有亮点的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边界:我们采用“重构边界”和“互构关系”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地缘边界”,使得深圳和香港两地的资源得以共享和整合,实现了互利共赢。 2.开放共享:我们提出了“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为深圳和香港两地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公共区域,同时也为两地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3.多层次的空间体验:我们采用了“流动空间”的理念和“疗愈环”的概念,以及“中间夹层”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多层次的空间体验,使得用户可以在其中体验到不同的功能和氛围,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4.人文关怀和因地制宜:我们注重人文关怀和因地制宜的特点,在设计中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考虑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文化和环境特点,使得设计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采闲城下

13
1426

山语鹭府

12
1371

原河云墅

19
2062

民邦•璞樾

13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