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细胞——后疫情下的绿色办公建筑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4/18 22:10

浏览量

2240
作品编号:ILIA-S-WORL11606
主创姓名:任盈妃 王皓媛 郑钰杭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项目名称:工作细胞——后疫情下的绿色办公建筑
院校名称: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薛思寒
项目地点:郑州市中原区西柳湖南侧
项目规模:1万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

鸟瞰图与前期环境分析图

设计说明

新冠病毒席卷世界已近三年之久,人们在疫情的影响下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打破界限一方面在于突破后疫情的社交界限,拉近人们交往的心灵距离,通过柔性的建筑使用方法,在减弱疫情威胁的条件下打破社交界限;另一方面,通过低耗、减碳等被动式节能的设计打破建筑与环境的界限。通过仿生表皮,藻类发电,中庭绿植,仿生气泡窗等形成生态建筑体系与自然环境共建绿色生态循环系统。 在此次设计中,我们以“细胞”作为概念,提出一个庞大的工作细胞分裂成四个相对独立又保持联系的细胞空间。赋予每个细胞独立的中庭空间作为“细胞核”进行加强通风的核心与开放式讨论空间;赋予每个细胞独立的研发空间作为对细胞供能的“线粒体”;赋予每个细胞运动独立休闲区作为“叶绿体”进行能量补给站。同时在细胞之间设置大中庭作为“胞间连丝”连接各个工作细胞,便于分级管控的同时加强通风。 我们希望通过“工作细胞“的概念打破后疫情时代的社交距离,同时满足绿色减碳的办公需求。

概念分析与室内效果

项目选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流湖西侧,处寒冷地区,太阳辐射较丰富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基地夏季炎热,冬季干燥寒冷还伴有强烈西北风。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适中。场地内平均日照时长基本能满足办公需求。在后续设计中可利用太阳能辐射进行减碳设计。

人视效果与建筑表皮分析

节能减碳策略汇总分析

设计感悟

1.从仿生建筑的角度入手,作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成体系地阐述了改建筑的新陈代谢方式。不但只考虑表面的“绿色”,更深入建筑的生态领域,建立绿色生态循环系统。 2.对办公空间模式有新探讨:通过工作细胞系统的运作,生成大小中庭、独立与开放等小空间,引发工作模式与沟通模式的转变。

设计亮点

1.通过建立这种新“后疫情办公模式”,打破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边界。 2.模仿植物表皮细胞气孔闭合,建立etfe气泡窗和动态格栅结合的可调节建筑表皮,以调节室内太阳辐射量和进光量,达到适宜的室内光热环境。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