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50年的北京周家巷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31 23:38

浏览量

3556
作品编号:ILIA-S-202211507
主创姓名:刘怡含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名称:面向2050年的北京周家巷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指导老师:黄越
设计时间:2021-11-30
项目地点:北京周家巷
项目规模:毕业设计面积100 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总平面图与设计分析图

总体设计基于前期分析和上位规划政策解读树立了整个项目的大体框架,形成一环三轴,七区十点,梳理场地功能分区、交通系统和湿地系统。结合新技术因地制宜、顺应时代,科学设置植物群落网络,保证生态群落健康和经济作物持续发展,表现了预想景观场景的内容,也为后续展开节点设计的细化奠定基础。

设计说明

疫情爆发起全球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50年全球将有更显著变化,包括,人口、能源、交通、居住、食物、技术、生活状态、气候变化等,分析时代背景、场地概况和最新上位分区规划,重点关注我国社会老龄化、极端气候增多、耕地资源不足、食物安全等问题,结合预测的时代新理念新技术趋势展开设计。以北京周家巷片区为例,提出面向2050年的以适老化系统设计、气候变化适应性系统设计、食物安全应对系统设计和数字孪生园区系统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场景。 设计融合了农业生产、旅游游憩、防灾避险等功能,物联网技术贯穿整个设计,智慧园区中检测生态环境、监控食品安全、智能化交通都需其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符合新时代的包括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科技产品代替人工劳动力,运用在室内立体农业生产中使其充分发挥高效性。场地中添加了混合现实(MR)的内容可丰富交互游玩的体验并增强导视性,此外设计了实地空间和虚拟空间同步的数字孪生体系(Digital Twins),实际的场地模型将在元宇宙中进行虚拟映射以至于人们在任何地方使用虚拟现实(VR)设备都可以体验信息化平台上园区的项目。气候变化适应性系统设计包含湿地蓄洪、预留防灾避险高地和逃生装备、天气与水位监测。

前期分析图与方案生成图

预计在2050年,人口结构、核心家庭抗风险能力、气候、数字化技术 4 个方面都将会有极大的变局。景观设计师最值得关注的是气候和人口方面问题,充分利用数字科技的力量,关注特殊人群并创造适合他们行为的方式,大城市里空巢老人和空巢青年的孤独感还有待新的策略来解决。极端气候或许成为常态之时人们需求在户外也能有应急防灾措施和场所,受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情况下,高温、洪涝和干旱等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对于该场地的规划只到2035年,综合来看场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经济方面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能分区模糊的问题。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生态生活生产三者之间关系混乱、用地类型杂乱的问题。三是文化发展方面存在历史价值挖掘不够深入、文旅服务发掘不充分的问题。本设计将围绕这些矛盾和问题展开,并融入教育的功能。

智慧系统设计与数字孪生园区效果图

整个园区各种效果的实现需要内核完整的软硬件系统的支持,本项目设计出智慧系统,包含适老化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系统、食物安全应对系统、数字孪生园区系统。这四个系统都需要无人机和全园监控系统进行收集数据,上传至核心处理器然后做出解决方案,通过启动机器人、报警等进行反馈,实现全局自动化和智能化。 科学技术和互联网产业超乎人类想象的速度在发展,数字孪生和元宇宙逐渐走进大家的生活,虚拟空间的价值等待设计师们的开发利用。

鸟瞰图与扩出图

鸟瞰角度可以观察全园,也是无人机工作的视角和乘坐飞行器游客的视角,私人飞行器停放点将会在空中全息投影引导飞行器停入园内。 本项目主要设计了蔬果生产厂——果海蔬云、户外科普教育亭——虫洞亭、无人机餐厅——新月餐厅、户外风雨亭——落雨生花亭。

设计感悟

本项目总结了面向2050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和管理的要点,以及智慧系统融于三维空间设计的要点,以在后新冠疫情时代,构建基于智慧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营框架,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于城市的影响,也为全球人类跨越实体三维空间而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增加了更多机会。

设计亮点

本设计反思总结了面向2050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和管理的要点,以及智慧系统融于三维空间设计的要点,以在后新冠疫情时代,构建基于智慧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营框架,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于城市的影响,也为全球人类跨越实体三维空间而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增加了更多机会。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孪生系统,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探讨城市内如何对单元模块土地进行多元、集约、综合利用,以实现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目的。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天创览江府

23
1878